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应急管理 >> 正文

市应急管理局细化“四大举措”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制机制
2019-11-22 16:54  市应急管理局 [字号: ] 打印

2019年是眉山市机构改革后的开局之年,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市应急管理局立足自身实际,细化“四大举措”,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制机制,成功救援处置了“7.21”、“7.29”、“8.6”暴雨洪涝灾害、“8.6”仁寿山体滑坡以及成赤高速“1.27”、东坡区“5.25”较大道路安全事故等,确保了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以及“樱花节”“东马”“国际竹博会”“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社会安全稳定和谐。

一是健全应急体制与机制,指挥救援体系日益完善。建立防灾减灾救灾新机制,调整完善市应急委员会,设立19个专项指挥部,制定市应急委工作规则及办公室工作细则,规范应急指挥和救援处置规程,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和综合协调机制。各专项指挥部迅速对全市33项市级专项预案进行清理修订,重点推进60项市级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全市共开展各类应急演练2300余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全市应急民兵抗洪抢险实兵演练和全市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推演。

二是强化应急值守与调度,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掌握。市应急管理局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局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掌握信息、作出响应,切实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严格按照“2项制度、2套设备、2级保障、4级贯通”的标准,开展视频指挥调度工作,汛期、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对区县开展防灾减灾专项调度16次,开展视频、电话、微信日常调度200余次,确保应急值守工作落地落实。各县区和市应急委成员单位,按照要求进一步强化24小时应急值守工作。

三是强化预警与信息核报,预警发布及时信息报送高效。应急、水利、自然资源、住建、林业、气象等部门建立共享会商机制,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重要预警信息,今年共发布暴雨蓝色预警14次、黄色预警4次,其他天气预警35次;今年汛期,市减灾委办公室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研判5次。市应急委办公室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收集核报制度、市应急委联络员制度,落实信息报送责任,畅通报送渠道,严格报送要求,提高信息报送的质效,全年未发生迟、谎、瞒和漏报等情况。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与应急准备,救援与保障能力日益增强。进一步充实消防综合救援力量,组建市化工专业队伍,完善市矿山救护队,对接驻眉部队、武警救援力量,统筹全市社会救援力量,对接四川路正通航公司弥补空中救援空白,全面增强眉山市应急救援能力。长宁地震后,眉山消防和社会救援力量按照指令迅速响应、及时驰援。调整市减灾委,出台《眉山市市级调拨应急物资规程》,完善市县两级物资储备体系,组建“眉山市安责险事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化工危化、工贸、地震地灾、消防救援等8个行业40名专家的市安全应急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多措并举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保障能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