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民生工程 >> 正文

眉山民生(总第21期)
2019-07-30 15:32  市民生办 [字号: ] 打印

 

 

 

眉山民生总第21

 





  

重要活动

市委常委会、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暨项目投资和

“3135”产业推进会部署推进脱贫攻坚等民生工作

市政府召开第五次全体会着重强调民生工作

成眉合作

我市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合作办医协议

惠民服务

我市着力治欠保支保障民工维权

富民增收

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创近年来新高

成效亮点

      

三苏说民生

 


 

市委常委会、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暨项目投资和“3135”产业推进会部署推进脱贫攻坚等民生工作    719日,市委召开四届第96次常委会听取了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市委书记慕新海指出,脱贫攻坚战役已进入决胜关键时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一把手亲自部署推动,部门尽锐出战、合力攻坚。要持续聚焦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精准发力、对标补短,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要严明纪律,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有效推进;725日,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暨项目投资和“3135”产业推进会召开,对重大民生项目推进作出安排部署。市委书记慕新海强调,要加快补齐公共服务民生短板,在推进川大华西医院眉山妇女儿童医院、江口沉银遗址博物馆、三苏祠博物馆建设等现有项目基础上,再谋划实施市融媒体中心、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规划馆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

市政府召开第五次全体会着重强调民生工作   724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罗佳明在四届政府第五次全体会指出,努力构建更有幸福感的民生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一是筑牢底线民生。对收入困难群体、残障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等最困难群体要精准施策,确保各项扶贫助困举措务实管用、取得实效。要深化以城乡低保为基础,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临时救助、社会互助和慈善捐赠为补充的“8+1”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发展普惠民生。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好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分级诊疗制度;三是打造品质民生。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国内双一流高校或重点学科来眉合作办学,为眉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继续完善华西眉山妇女儿童医院等硬件设施,提升医疗水平。深化四城联创,推进厕所革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智慧眉山,借助大数据、5G等前沿科技,实现惠民服务无处不在、在线政府透明高效、城市治理精细精准、信息经济融合创新、安全体系自主可控。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民生实事票决项目调研    717—18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十庆赴六县(区)对民生实事票决项目推进情况开展专题调研。722日,刘十庆在调研座谈会上指出,十项民生实事票决项目2019年上半年总体推进顺利,实现任务过半、目标过半,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强调要加快工程进度,对尚未开工的项目,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加快推进,争取尽快建成投用;要切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及时拨付项目资金,保证项目按进度顺利实施;要及时研究后续管理机制问题,使建后管养常态化、长效化,保障民生项目长久运行,长期发挥惠民利民效益;要提前谋划,把群众最关心、最受益的项目列入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计划,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与社会满意度。

市政协赴脱贫攻坚联系村开展回头看工作    79日,市政协主席王影聪赴脱贫攻坚联系村——仁寿县宝马镇镇山村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向镇、村两级党委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指示精神。强调要摸排建档立卡贫困户现状,精准核查,找准问题,边摸排、边帮扶、边整改;要认真研究扶贫、农业、民政、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全力整合政策,用活、用实、用好政策;要继续做好宣传工作,教育、鼓励、支持已脱贫贫困户,坚定信心,用智慧和勤劳创造幸福生活,确保脱贫不返贫。

 

 

我市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合作办医协议    73日,我市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行合作办医签约仪式,这是我市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领域合作的重大成果,也是我市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成眉同城化的具体实践。双方将通过深化合作,推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优质资源下沉眉山市,全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提升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医疗技术及管理水平,引领辐射带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同时全力构建华西眉山分级诊疗体系和双向转诊通道,切实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助力医疗卫生实力迈入全省先进水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的目标。   (市卫生健康委)

我市推进成眉合作建立优质体育朋友圈    1)共商合作。健全成眉体育同城化发展长效机制,搭建以大型赛事、体育资源、国际交流、运动员培养、训练基地、运动监测等8个平台为重点的合作内容。(2)互动合作。定期组织开展成眉互访互动,举行成眉同城化体育发展研讨会和同城化发展培训会,反复研讨和磋商成眉同城化合作事宜。(3)共建合作。支持优质体育资源以品牌连锁、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跨地区共建共享,打通成眉体育共同发展通道。实施运动员早期培养、跨市教练员培养等计划,合作开展中小学生体育素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联合开展成眉体育同城化发展象棋联谊赛、足球联谊赛、全民健身运动会柔力球赛等大型赛事活动。   (市教体局)

         

 

我市着力治欠保支保障民工维权    1畅通维权通道。落实四优先服务机制,发挥好法律援助工作站、12348法律服务热线、12348四川法网、眉山微信公众号等服务平台作用,提高农民工服务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快速妥善处理农民工劳动争议。(2)开展专项维权。持续深入开展岁末年初为农民工讨薪百日维权专项活动、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活动、法律援助律师进工地活动,将为农民工讨薪工作提供有效法律服务作为常态重点工作。(3)抓好个案维权。对农民工维权案件不分大小,认真办理。已为沈阳务工的残疾人唐某追回工资400多元,为12名被物业公司拖欠劳动报酬的老年人追回工资12万余元,为工伤住院的方某挽回医疗保险损失7万余元           (市司法局)

东坡区成功探索农村垃圾分类白马模式”    1进行基础分类。以农户为单位,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就地资源化利用。即农户按照能否腐烂将垃圾分为易腐垃圾、其他垃圾进行投放,保洁员在此基础上,再从其他垃圾中将可回收和有害垃圾进行单独投放。2实现资源再生。新建有机物垃圾循环利用中心,引进每处理2吨可腐烂垃圾产生0.5吨有机肥的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将全镇可腐烂垃圾进行生物降解,产生的有机肥予以销售或免费提供给有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户和垃圾分类优秀农户。3开展积分兑换。每个家庭每月考核分值为10分,全年总分为120分。由党员、妇女、代表组成考核组每周入户检查、登记开展组域评比。年底农户可凭考核结果分值到全镇垃圾分类积分超市联盟兑换相应商品。     (东坡区政府)   

 

 

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创近年来新高    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39.2元,同比增长9.8%,创2017年以来新高,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增速较去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1位,较上季度提高4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071.8元,同比增长8.8%,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1位,增速创四年来新高,较上季度提高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全国相比,比重为84.7%,较去年增加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全省的差距继续缩小。                             (国家统计局眉山调查队)

 

 

洪雅县柳江镇作为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成功入选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成为继洪雅县瓦屋山镇、青神县南城镇之后,我市第三个全国最美森林小镇        (洪雅县政府)

619,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人事工作研讨会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现场会召开,丹棱县作为全国唯一县(区)代表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丹棱县政府)

713,启明星龙舟队代表中国参加2019一带一路立陶宛国际龙舟节获200米、500米比赛冠军。   (市教体局)

眉山市被纳入2019年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全省仅4个。                              (市农业农村局)

 

 

 

●1—6月,全市十大民生工程117个项目及20件民生大事累计筹集拨付资金75.66亿元,其中47个民生工程项目及1件大事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市民生办)

725日,四川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我市召开。21个市州代表团和1个农民工代表团共2万余人参赛。(市教体局)

725日,我市召开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会议强调聚焦重点、聚力突破,奋力打造环成都文旅经济带新兴增长极。1—6月,我市完成旅游项目投资51.5亿元,接待游客3010.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9.44亿元、同比增长18.5%   (市文广旅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通24小时服务电话028-38110126,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住房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问题,落实专人接听、交办、办理、回复、回访。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三苏说民生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出自苏辙《上皇帝书》。译文:解除百姓的祸患,就好像除掉自己心脏里的病一样。在实践中,这意味着真正将人民疾苦放在心中,注重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将百姓的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考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