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6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眉山市自然资源局关于《成眉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的批前公示 |
2020-04-23 11:07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
为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成眉同城化发展,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眉同城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成府发〔2018〕18号)的要求,我局会同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成眉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该规划成果于2019年12月5日通过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的成都市2019年第25次城乡规划与政策专业委员会审查,2020年2月20日经眉山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2020年第1次会议审议同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现将规划成果主要内容予以公示,公开征求意见。 一、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成眉两市全域、成眉高 新技术产业带和三大毗邻区域。 成眉两市全域的规划范围为成都市和眉山市的市域范围,总面积约为 21475 平方公里,协调两市城市发展诉求,统筹成眉发展空间和资源。 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规划范围包括成都市高新南区、双流区、天府新区直管区、新津县;眉山市彭山区、东坡区、仁寿县龙泉山以西部分乡镇,总面积为 3762 平方公里,它是成眉同城化发展重要抓手,引领带动成眉同城化高质量发展。 三大毗邻区域规划范围包括成都天府新区文创城片区—眉山天府新区视高片区、新津县—眉山天府新区青龙片区、成都空港新城—眉山空港经济区,进行毗邻区域的空间发展引导与管控。 本次规划的年限为 2019-2035 年,近期到 2022 年。 二、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发展目标 紧抓成眉空间发展特征和发展优势,将成眉打造为以公园城市为特色,高质量发展的同城化示范区。 将成眉共同打造成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的南向开放门户、 西部地区创新驱动的新兴增长极、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重点 总体层面:围绕成眉两市共同发展目标,谋划成眉总体发展格局,构建成眉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基础配套支撑,打造成眉旅游品牌。确定八大发展路径,即共塑一体化空间总体结构,凝聚发展协同力;共筑蓝绿相融的生态格局,打造宜居示范地;共谋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全球竞争力;共建高能级的产业生态圈,提升增长驱动力;共建便利互联区域交通圈,促进发展高效率;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文旅新品牌;共建以人为本的公服配套,提升人民幸福感;共建共享安全可靠新基建,提升支撑保障力。 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基于成眉两市现状发展条件,选取创新资源集聚与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为现代化产业能级提升与持续增长提供支撑,引领带动成眉同城化高质量发展。 三、同城化总体规划策略 共塑一体化空间总体结构,凝聚发展协同力。形成“一心一带两廊多点的总体空间结构。 共筑蓝绿相融的生态格局,打造依据示范地。依托蓝绿生态本底,共筑“两环、两网、三山、十片”的生态格局;共控区域生态廊道;共塑碧水蓝天环境品质,营造宜居城市环境。 共谋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全球竞争力。共筑对外开放门户,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共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对外开放新载体。 共建高能级产业生态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为引领,构建区域创新发展网络;突出优势互补,共建高能级产业生态圈。 共建便利互联区域交通圈,促进发展高效率。依托“两普铁两城际三市域铁路两城轨”的轨道网,共筑轨道上的都市圈;依托“七高十三快”的高快速路网,构建同城高快速路体系。 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文旅新品牌。共同打造世界知名文旅品牌;推进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共建以人为本的公服配套,提升人民幸福感。强化两地教育合作,共建都市圈教育共享平台;聚焦两地联合诊疗,开展多形式医联体建设;结合重大赛事举办契机,共建体育场馆设施;推动户籍社保同城化改革,释放制度改革红利;强化人力资源协作,建立全周期就业服务机制;推进两市基础公服配置标准统一,提升基层公服能力。 共建共享安全可靠新基建,提升支撑保障力。共控区域电力与长输燃气管线走廊,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区域供水管网、环保发电厂跨区域服务互利共享;统筹充换电设施建设、5G 高速网络等新型区域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抢占发展先机。 四、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规划 总体生态格局。共筑 “两山一心多廊”的生态结构;营造公园城市形态,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 共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增长驱动力。打造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共促产业合作,打造现代服务业先行示范区。 强化完善基础配套支撑。积极建设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区域物流三张网,打造立体交通体系。 五、城市毗邻地区发展指引 天府文创城、视高片区发展指引。依托天府大道创新走廊,实现创新联动发展;构建生态化、组团式空间发展格局;构建“一轨一快三主”的跨区域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 新津县、青龙片区、牧马镇发展指引。依托“普青寿”枢纽的带动作用,共同发展商贸物流、先进制造;统筹组团间生态廊道控制,形成城绿相融布局;构建“四轨两高五快四主”的对接交通系统。 成都空港新城、眉山空港经济区发展指引。依托空港辐射带动,共同发展临空制造产业;统筹毗邻区域生态廊道控制,形成组团化布局;构建毗邻区域“两轨两高两快两主”的交通体系。 六、近期实施项目和机制保障 近期实施项目:以共谋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共建大美公园城市、共筑世界旅游目的地,共建安全可靠基础设施为抓手,重点实施16项行动计划、40个引领性支撑性项目。 机制保障:构建三级联动协调架构,以同城化产业合作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协同,构建规划协同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设立同城化发展基金,形成多层次资金保障体系,优先保障跨市域重大项目土地要素资源,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强化目标监督考核。 此次公示期为30个工作日。若有意见和建议,请于 2020年6月4日前以实名形式向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科反映,联系电话:38168190。公示期结束后,我局将组织修改完善并按程序报批。
眉山市自然资源局 2020年4月23日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