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站位强化领导,夯实生态文明思想根基。一是加强政治引领。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内涵,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与林业工作深度融合,共开展党组会传达学习12次,实现党组领学、党员跟学,提升全局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政治意识。局党组会集中学习《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等,不断夯实涉林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保障基础。二是严格落实林长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对林长制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履行林长职责,定期签批派单“巡林”,先后20次巡林调研、开会研究、批示指示相关工作,深入研究解决森林资源保护、生态保护修复、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难点工作,带动全市四级林长积极履职,巡林解决突出问题917个。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等要求,局主要领导统筹安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难点,现场督办长江经济带反馈问题、国家审计报告反馈问题、第三轮央督交办重点信访件等林草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做好林草资源保护工作。严格落实林业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实施局领导分工负责,明确牵头责任科室,聚焦聚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深入开展林草综合执法图斑自查及案件查处整改,积极开展督导,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地见效。
二、聚焦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提升美丽眉山颜值。一是持续开展林草修复。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生态建设,争取到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社会捐赠资金1130万元,2023—2025年期间修复大熊猫公园眉山管理片区林地面积7754亩。目前,已经完成封山育林和生态修复面积达16000亩,补植冷杉、云杉等本地乡土树种30余万株。二是创新推广义务植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义务植树方式,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各区县在“全民义务植树网”上线15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项目活动,累计示范带动全市119.5余万人次义务植树421万株,完成营造林11.08万亩。三是持续巩固创森成果。持续开展创建森林城市巩固期建设,深入实施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森林保障体系“四大重点工程”,绿化范围涵盖城市、集镇、乡村、道路、水系、园区,加速推进了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完成巩固期建设项目49余个,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
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抓好森林资源管护。一是全面强化森林资源审核审批和日常管护。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和林地使用审核审批,2024年全市使用采伐限额31.3万立方米,占年度指标的28.65%。全面完成3400个疑似变化图斑逐一现地核实,2024年森林督查发现问题数量、面积分别较2023年同期下降83%、76%。二是积极抓好森林病害防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持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和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主要分布区等重要区域监测巡护,2024年全市发生主要林业有害生物8.35万亩,无公害防治面积7.73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2.62%,收容救护受伤受困野生动物382只(头/条),全市无突发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无成灾情况发生、无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情况。三是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监管和涉林问题整改。纵深持续推进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森林法官工作站”和“共享法庭”成功揭牌,槽渔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青神中岩风景名胜区中岩寺片区详细规划成功获批。第二轮央督反馈问题、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审计报告反馈问题全面完成整改。高质量配合完成第三轮省督、央督任务。
四、抓牢防火屏障建设,坚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一是全面落实责任。2024年研究森林防火工作10余次,召开全市林业系统森林防火及安全生产视频调度会6次,聚焦重点时段,落细防控措施,实现元旦、全国全省两会、春节、3•30、清明、五一、中秋和国庆等重点时期零火情。二是狠抓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五进”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入户宣传29万余户、发放宣传资料103.5万余份、发送公益宣传短信571.4万余条、张贴防火令4.3万余份。三是抓实源头管理。全面推行防火检查卡口“八个一”“六步”标准化建设,在重点林区景区设置防火检查卡口248个,督促全市800余名巡山护林人员尽职履责,APP上线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实现建区设市27年无较大以上火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