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公示公告>>正文
   
 索 引 号 971045726/snyncj/2025-00005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日期 2025-01-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程序 经本单位审核后公开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

一、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一)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建设,新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点22个,全市累计达208个,示范面积8.97万亩。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开展肥效田间试验数量19个,农户施肥调查点592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推动农药减量控害,全市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275.33万亩次,覆盖率达57.18%,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793.21万亩次,覆盖率达57.79%。开展“百县千乡万户”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培训108场次,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24个,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52个,农药经营门店销售人员1465人,发放资料32.6万份。我市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保持零增长。

(二)大力实施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行动。强化安排部署,印发《关于扎实做好河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扎实做好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工作的通知》等,组织召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培训会5次。推进种养循环,推广粪污管网输送、“3211”等农牧结合生态治理模式,引导畜禽养殖场户完善粪污贮存输送利用及臭气治理设施设备,全市实施畜禽养殖种养循环提升工程80个,臭气深度治理工程20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81%。

(三)持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和尾水治理行动。制发《2024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推广“五大行动”实施方案》,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管控措施,强化监管。大力推广和试点池塘“80:20鲢鳙鱼套养”“高低位+净化池”等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池塘健康养殖面积达15.2万余亩,水库“净水渔业”面积达5.49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96万亩,建立健康养殖示范点23处,健康养殖比重达80%以上。严格落实池塘“一包一”监督管理和养殖尾水排放申报规定,严禁池塘养殖尾水(底泥)未经治理或治理不达标排放周边公共水域,全市50亩以上规模化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率达100%。

(四)持续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作物秸秆科学还田和离田利用,加强收储运体系和资源台账建设,培育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市场化利用主体45家,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25%。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全面完成地膜科学使用项目,推广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累计推广高强度加厚地膜21.2万亩次、全生物降解地膜1.1万亩;全市优化设立回收点110个,开展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典型调查户375户,全市农膜回收率达90.24%。大力推行“积分制”“押金制”“有偿制”等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方式,通过具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全市共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2203个,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37吨,回收率达83.43%。

(五)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市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纵深推进“三大革命”,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5个,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3382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5%,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14个,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93%,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全面推广“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安装太阳能路灯8628组。丹棱县厕污共治经验入选全国乡村建设机制创新典型案例,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培训班在眉山举办。

二、加强农业生物物种资源保护

(一)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有力。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普查入库132份地方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出畜禽遗传资源15个畜种、32个品种,普查出水产种质资源品种20余个、重点品种6个,普查记录眉山木本植物资源1310种、收集保存1772份、其中地方品种6份。完成3个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和1家省级区域性种公猪站建设。4家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50余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重点单位、岷江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洪雅县老川茶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到位。

(二)持续推进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市县召开专题会议对工作进行了部署调度,明确防控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和保障措施。开展空心莲子草、凤眼蓝、福寿螺等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治理,农业生态安全持续改善。2024年6月13日,全国2024年重大危害入侵物种(空心莲子草)防控治理活动在我市青神县成功举办。积极开展院县合作,构建科学防控,我市与省内科研院所多方合作,建成中国农科院外来入侵杂草四川综合防控示范基地、省农科院空心莲子草天敌昆虫繁育基地和杂草科学实验基地,探索出蛇莓“以草控草”、莲草直胸跳甲“以虫治草”新方法,该技术已在省内推广应用10万亩次以上,防除效果达到8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空心莲子草的综合防治技术”被列为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充分利用“科技三下乡”、新型媒体等渠道,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知识普及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外来入侵物种认识能力,积极营造群防群控氛围。全市共开展专题培训50余次,培训357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4万余份。

三、认真抓好植物检疫、动物防疫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一)持续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螺害发生面积1060.93万亩次(其中:病虫害发生671.52万亩次),防治面积2082.53万亩次(其中:病虫害防治1612.02万亩次);防治后挽回产量损失28.64万吨,实际损失为2.73万吨,低于4%的病虫危害总损失率控制指标。

(二)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印发《关于持续加强2024年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狠抓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继续执行“3+1+1”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监督排查工作,全年共排查养殖场、屠宰场等场点14.68万余场次,生猪1370万余头次。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病原学核酸、人畜共患病检测15.12万份次,抗体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9.56%。万家好种猪场成功创建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是全省第一个有双病种的国家级净化场。全年未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事故。

(三)严格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全市7个县(区)均与专业动物无害化处置单位签订了委托处置协议,建有病死动物转运中心2个,共配置病死动物收集运输车辆20台。建立了病死动物业主申报,专业处置公司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全程监管的委托处置机制。2024年,全市无害化处理生猪5.7万余头、牛羊854头、动物产品485.73吨。未发生大规模抛弃病死畜禽事件,有效保障了我市畜禽养殖生产、动物源性食品和公共卫生“三大安全”。

四、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绿色农业

(一)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印发《眉山市2024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方案》,召开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专题会、培训会共12次,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强力推进。大力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和快速腐熟还田技术,促进有机养分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15.2万亩,提升土壤有机质。轮作休耕15.74万亩,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耕地质量稳步提升。

(二)全面落实耕地安全利用。稳步推进安全利用,全市落实受污染耕地效果监测点效果评价和产地环境协同监测专项资金40.82万元,确保耕地安全利用工作顺利实施。实施分类治理,2024年,通过采取调整种植业结构、农艺调控等措施完成安全利用省厅下达目标任务。开展例行监测,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区内布设农产品抽检点位339个和土壤点位54个,强化产地环境协同监测,按照《四川省2023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方法》,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94.79%。

(三)积极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土壤改良保水,通过地力培肥措施,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因地制宜推广喷灌、滴管、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在柑橘、葡萄等经济作物种植中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药利用效率。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产业发展需求,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0.3万亩。

(四)切实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实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丹棱县畜禽粪污“3211”综合利用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了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洪雅县“创新六结合”模式铺设畜禽沼液输送管网700余公里,建成绿色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被中省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积极推广在粮油、蔬菜、果树等主要农作物使用商品有机肥,充分利用冬闲田、冬水田和果茶园、粮油作物行间套种紫云英、苕子等绿肥,绿肥种植还田面积32.73万亩。因地制宜推广农村沼气、生物质燃料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应用,抓好已建沼气工程运行管理,发挥项目效益,促进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成功申报认定国家级生态农场3家,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总数达220个。

五、扎实开展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保护工作

(一)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召开禁渔年度工作推进会,制发“禁渔系列执法”“护渔百日联合执法”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禁渔政策宣传,强化执法能力提升和巡查调度。开展岷江、青衣江及水生生物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及禁渔效果评价,增殖放流岷江、青衣江土著鱼类及珍稀濒危鱼类124.49万尾。建立禁捕水域河湖长制网格化巡河护渔制度,开展“长江禁渔系列执法”“护渔百日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实行常态化巡河护渔和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法违规垂钓以及非法经营利用野生渔获物等不法行为,禁捕水域护渔巡查达2676人次,全市办理非法捕捞案件47件(其中:刑事案件6件、行政案件41件)、涉渔非法经营利用、非法宣传等案件6件。

(二)加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监管力度。实施保护区常年生产性禁捕(禁钓),开展了禁渔常态化执法检查、巡河护渔检查,设置了226处保护区界牌、界桩、宣传牌和固定宣传标语,不断巩固工作成效。依托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强化岷江中游珍稀鱼类保护基地建设,提升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能力。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发放宣传资料2.3万余份。提升保护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配备执法车、船、艇及无人机、执法仪等装备18台(套),保护区纳入渔政执法能力提升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在保护区布局水生生物采样点6处,年度筹集资金并组织开展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及禁渔效果评价等。

六、全面推动老旧农机报废更新

持续实施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充分利用中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全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08万元,受益户数6382户,新增补贴机具9075台(套)。印发《眉山市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多渠道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宣传,全市申请报废机具11台,涉及补贴资金3.26万元。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