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文件当前位置: 首页 > 政  策 > 正文
 索 引 号  015425431/2015-00032  发布机构  眉山市人民政府  公开日期  2015-03-23
 文  号  眉府发〔2015〕9号  公文种类  意见
 成文日期  2015-03-17  有效性  有效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单位、部门: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新审视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和定位,突出五大产业重点,强力实施五大工程,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打造服务业发展“升级版”,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确保9%,力争9.5%。    
   
  二、突出五大产业,提升发展水平    
   
  (二)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以旅游为龙头,抢抓四川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机遇,积极融入“大峨眉旅游经济区”,加快建设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确保全年旅游收入完成194亿元以上。进一步提升旅游规划,推动传统观光型旅游和以休闲度假、生态体验为主的观光度假型旅游共同发展。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重点打造三苏祠、黑龙滩、彭祖山、瓦屋山、七里坪、柳江古镇、老峨山等景区,展示东坡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生态文化、古镇文化的魅力。依托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两宋荣光”眉州大道、东坡宋城、岷东新区植物园等,积极发展眉山城市旅游。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依托岷江现代农业园区、天府花海仁寿观光农业园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支持市场主体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眉山“微旅游”等营销模式。大力推进“以游为主、统筹城乡”,2015年农民转变为三产经营(从业)者3.1万人。    
   
  (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业。围绕建设“全省电商第二城”,切实推进网络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业。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在我市注册设立全国性、区域性或功能性总部,建设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区域分拨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研发中心、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工业园区,重点培育集贸易、物流、融资、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业态电子商务园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三进”(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提高电子商务应用率。重点抓好一批传统产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抓好眉山第二批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推进仁寿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建设。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280亿元、50亿元以上。    
   
  (四)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打造“重点物流节点城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青龙、文林等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农产品冷链物流。抓紧完善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和专业化运输系统,推广应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形成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着力打通联结“一带一路”的重点节点和航道。借力成都第二机场规划建设,支持仁寿县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基地。发挥青神汉阳航电优势,尽快启动岷江青神物流港口建设。2015年,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龙头企业,分别引进和培育3A级、4A级以上的大型物流企业2家、1家。    
   
  (五)培育发展康养服务业。完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等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休闲养生、康体运动等重点业态,积极发展第三方健康服务。实施社会办医倍增工程。在新一轮眉山城市总体规划中科学规划城市康养服务业用地。探索发展中医保健、护理康复、临终关怀、健康咨询、数字医疗等高端医疗服务。支持市中医院在岷东新区建设中医保健中心。加快建设彭祖山、玉湖岚山、黑龙滩等康体运动基地。依托七里坪大力推进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建设。依托旅游景区,大力开发全产业链的康养旅游服务产品。围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需求,积极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加快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2015年,公办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达到20所以上,新增民办养老机构5所以上;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15%以上、服务量占比18%以上,10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占比95%以上,建成3家数字化医院。    
   
  (六)大力发展科教服务业。着力培育研究与试验、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科技信息与咨询、新兴专业技术与服务等科技服务业。积极吸引外地科研机构来眉建设分支机构,创办和合办高水平研发机构,新建、合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农民培训、职工在岗和转岗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加快岷东新区建设,加快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眉山校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校区、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等建设,尽快形成以科技教育为主的产业支撑。鼓励职业教育院校增设服务业专业,支持校企合作建立重点产业技能型人才、新兴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天府花海仁寿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建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201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5家以上,积极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2家以上。    
   
  三、抓住关键环节,实施五大工程    
   
  (七)改革创新突破工程。深入推进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临终关怀等领域。开展服务业领域社会信用评级工作。鼓励服务业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倡导“微创新”。大力支持服务业企业创建自主品牌,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加强服务业人才引进与使用,支持服务业人才自主创新创业。借力成都资源,深化区域服务经济合作。    
   
  (八)集聚发展突破工程。结合生产、生活、生态发展需求和空间分布,依托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城市功能区等特定区域,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中、集聚度高、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青龙国际物流中心省级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依托眉山现代工业新城,规划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眉山环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新兴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岷东新区,规划建设科教服务业集聚区。依托眉山中心城区、彭山区和各县城,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商贸业集聚区,推动城市商业组团发展。2015年,力争启动1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    
   
  (九)平台建设突破工程。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对服务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构建服务业重点业态的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依托天府新区眉山片区、现代工业新城,着力打造创业孵化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亚马逊、IBM西南卓越云计算中心,着力打造西南地区电子商贸物流集散最大的运营平台。依托眉山网、眉山人论坛、眉山全搜索、东坡老家等,着力打造便民、利民的城市生活平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平台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平台营运机构和企业。    
   
  (十)市场主体突破工程。推进一批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物流仓储、营销贸易等服务业,建立独立的法人实体;引进一批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结算中心,发展 “总部经济”;重点培育一批业态新颖、成长空间较大的服务业成长型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扶持一批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积极培育服务业行业协会。力争2015年,分别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5亿元以上、1亿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2户、6户、9户。    
   
  (十一)项目建设突破工程。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引进和建设一批产业带动好、知名度高的服务业项目。以大数据服务、大健康、旅游集散中心、物流中心等功能性项目为重点,推进2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认真挖掘筛选、包装、储备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大项目,充实完善市服务业项目库。    
   
  四、加强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推进小组作用,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和计生委、市科技局、市教育体育局要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强力推进。各区县要结合自身实际,理顺关系,落实统筹协调职能职责。    
   
  (十三)强化政策支持。用好第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等。保障服务业重点集聚区、重点项目用地。落实国家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业用水、用气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安排相应资金和制定具体政策支持服务业发展。    
   
  (十四)完善统计监测。加快建立完善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加强高技术服务、生产性服务等薄弱环节统计监测,跟踪服务业新兴业态,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领域。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特别是部门服务业统计调查报表制度。    
   

  (十五)强化绩效考核。健全经济发展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服务业在全市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中权重。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服务业发展情况。对先进区县和市级部门、重点服务业企业、服务品牌进行表扬。


眉山市人民政府

2015年3月17日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2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