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2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关于眉山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2016-02-01 16:01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
2016年1月 日在眉山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眉山市财政局局长 宋仕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眉山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 一、关于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关心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三届六次党代会和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认真执行《预算法》,全面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预算目标任务。 一是财政收支情况。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1亿元,增长10.5%。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8亿元,增长14.3%。 二是民生保障情况。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4%,全市全部财政支出中80%以上用于民生。其中十项民生工程财政投入资金38.4亿元,为计划投入的100.3%;省政府下达的20件民生实事财政投入15.1亿元,为计划投入的101.7%。 三是向上争取情况。到位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76亿元,到位额度居全省第6位。 四是支持发展情况。及时落实工业、现代农业、三产等发展资金,落实天府新区眉山区域、岷东新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工业新城、铝硅园区、金象园区等补助资金,落实五馆一中心、东坡宋城、眉州大道、四箭齐发、四大文化主题公园、东坡泡菜城、洪雅旅游、青神竹编等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促进建设与发展。 五是财政改革情况。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一步到位全面编列四本预算,将四本预算和全部(106个)市级部门综合预算全部提交市人代会审查。依法公开预决算信息。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全市盘活财政存量资金7.6亿元,其中市本级盘活4.2亿元。积极探索PPP模式,其中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工业新城总部经济区建设项目入选省政府集中签约。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 六是“两依”建设情况。眉山市被省财政厅确定为全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两依示范点,紧紧围绕“六个依法”,建立实施了“四个一”机制。依法开展了严肃财经纪律、落实监管责任、确保资金安全等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探索实施财政开放式决策,组织了市公交公司新增财政补贴预算听证。 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如下: 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5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812,000万元。2015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0,846万元,为预算的102.3%,增长10.5%。 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5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预算为1,162,400万元,执行中发生了以下变动:一是中央和省财政增加各项转移支付补助、税收返还补助和结算补助收入850,459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518,000万元;二是各级动用当年超收收入18,846万元;三是上年结转项目结余51,430万元;四是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4,749万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总预算支出相应变动为2,605,884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支出预算变动为2,107,625万元。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79,716万元,为预算的 98.7%,增长1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2,965万元,增长2.3%;公共安全支出100,463万元,增长21.3%;教育支出361,842万元,增长2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7,671万元,增长20.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36,681万元,增长20.1%;城乡社区支出174,775万元,增长33.1%;农林水支出288,885万元,增长11.1%;交通运输支出150,443万元,增长38.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57,841万元,增长42.6%;节能环保支出45,579万元,增长6.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8,690万元,增长27.3%。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0,846万元,加上级返还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1,200,859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518,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1,430万元,调入资金4,749万元,收入总计2,605,884万元;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79,716万元,转移性支出23,901万元,政府性债券还本支出450,800万元,调出资金3,400万元,增设预算稳定调节金22,000万元,收支品迭滚存结余26,067万元,其中,滚存净结余12,063万元。 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780,200万元。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242,681万元,为预算的159.2%,增长15.7%。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272,405万元,增长14.7%。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收入1,242,681万元,加上年结余71,33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9,515万元,调入资金3,360万元,减基金预算支出1,272,405万元,滚存结余74,488万元,按规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数305,614万元,执行数为327,223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数267,765万元,执行数为267,010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60,21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42,739万元。 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2015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173,000万元。2015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2,544万元,为预算的99.7%,增长7.7%。 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2015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预算为238,381万元。执行中发生了以下变动:一是中央和省财政增加各项税收返还补助、转移支付补助、专款补助和结算补助收入207,614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73,500万元;二是上年结余36,820万元。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总预算支出相应变动为656,315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支出预算变动为377,889万元。 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6,367万元,为预算的96.95%,增长38.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0,323万元,增长8%;公共安全支出28,591万元,增长10.8%;教育支出26,326万元,增长75.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705万元,增长48.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6,069万元,增长13.7%;城乡社区支出48,646万元,增长32.1%;农林水支出26,287万元,增长51.7%;交通运输支出88,274万元,增长67.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22,339万元,增长73.2%;节能环保支出10,774万元,增长63.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439万元,增长10.3%。 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544万元,加上级返还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273,451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73,5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6,820万元,收入总计656,315万元;减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6,367万元,转移性支出115,518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56,500万元,收支品迭滚存结余17,930万元,其中,滚存净结余5,443万元。 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2015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229,200万元。2015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84,565万元,为预算的124.2%,增长19.9%。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83,049万元,增长24.6%。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收入284,565万元,加上年结余48,16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214万元,减基金预算支出283,049万元,滚存结余54,896万元,按规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市本级国有资产经营收入预算为237万元,执行数为161万元,为预算的68%;支出预算为237万元,执行数为161万元,为预算的68%。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数235,492万元,调整预算数248,865万元,执行数为250,072万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数216,887万元,调整预算数215,129万元,执行数为210,353万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收支结余39,721万元,年末滚存结余202,510万元。 上述全市和市本级201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是按照全市和市本级收支执行快报数据汇编的,决算正式编审结束报省财政厅批复后,还将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财政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实体经济面临困境,财政增收压力巨大;财政收入总量仍然较小,民生改善、脱贫攻坚、城乡统筹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刚性需求大,收支矛盾突出;财政保障范围拓展,资金监管点多面广,监督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编制原则为:坚持依法预算,四本预算和所有部门预算一起编制;坚持收支平衡,不编赤字预算;坚持间接支持,切实转变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放大效应;坚持有保有控,足额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依法依规控制三公经费。 (一)全市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897,313万元,增长8%,加预计省转移支付和返还性收入350,647万元,减上解支出3,247万元、调出资金3,400万元,预计当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可用财力1,241,313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1,241,313万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安排主要项目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9,925万元,增长0.6%;公共安全支出87,090万元,增长9.1%;教育支出225,015万元,增长5%;科学技术支出7,835万元,增长13.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060万元,增长1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5,885万元,增长7.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3,490万元,增长12.5%;农林水支出93,345万元,增长5%;城乡社区支出88,630万元,增长10%;交通运输支出52,510万元,增长13.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38,230万元,增长17.3%。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为1,000,000万元,相应安排基金支出预算1,000,000万元。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数331,134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数266,286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本年预算结余64,848万元,年末滚存预算结余407,588万元。 以上全市201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是根据2015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收支政策代编的,请予审查。待市、区县预算编制完成汇审后,再将汇总情况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市本级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186,346万元,增长8%,加预计省返还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67,788万元,减补助下级支出10,386万元和上解上级支出922万元,当年可用财力242,826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242,826万元。 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安排的主要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2,456万元,增长0.6%;公共安全支出25,762万元,增长2.1%;教育支出20,430万元,增长3.2%;科学技术支出1,859万元,增长2.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792万元,增长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87万元,增长7.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117万元,增长5.4%;农林水支出20,139万元,增长3.8%;城乡社区支出36,213万元,增长4.4%;交通运输支出34,139万元,增长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9,759万元,增长7.8%。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320,000万元,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307,076万元,车辆通行费收入4,074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7,300万元,城市公用附加1,500万元,散装水泥资金50万元等。相应安排基金支出预算320,000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1.5万元,均为盈利企业上缴利润收入,上缴利润比例为净利润的10%。按照收支平衡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要求,相应安排支出预算161.5万元。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数258,386万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数212,500万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结余45,886万元,年末滚存预算结余248,397万元。 (三)岷东新区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市本级财政预算中,岷东新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11,37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0,210万元、非税收入1,160万元;加东坡区划转托管富牛镇支出基数1,481万元,相应安排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51万元,主要安排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79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081万元、教育支出1,48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122万元、农林水支出607万元等。岷东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60,060万元,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60,060万元,用于城乡社区支出。 以上市本级(含岷东新区)地方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按照《预算法》要求,将106个市级部门2016年的综合预算提交大会,请一并审查。 三、主动作为,奋力冲刺,确保2016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任期目标冲刺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各项决议,严格执行《预算法》,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攻坚克难,多措并举组织财政收入。完善征收机制,发挥税收征管平台作用,管控税收风险。研究制定促进非税收入持续健康增长的政策,激发非税征缴活力。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清理盘活存量资金。积极向上争取,扎实做好2016年度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争取工作,努力争取中央、省上专项资金。 (二)统筹调度,有力有序保障财政支出。保民生支出,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3%,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落实好专项脱贫资金,用好、管好“22345”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保重点项目支出,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集中财力扶持,跟踪监督检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保基本支出,保障机关正常运转。坚持厉行节约,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控制“三公”经费。 (三)顺应规律,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紧紧围绕重点区域、重大产业、重特大项目,整合统筹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转变支持方式,建立健全以产业引导基金、财政贴息、PPP建设模式等间接方式为主的财政支持体系,用好企业应急临时周转金,支持工投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做实做强,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深度介入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坚持扩权赋能,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探索“乡财乡管”试点,壮大乡镇财力,激发乡镇活力。 (四)依法理财,规范管理提高绩效。完善“四本预算”,推动部门深化预决算公开。扎实做好“两依”工作,围绕“六个依法”,坚持和完善“四个一”机制。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质量。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上十项规定、市委“六个坚持”、“四个当天”,坚持《财政管理约法十章》、《财政干部廉洁从政“八个严禁”》等规章制度,严肃财经纪律,落实“三张清单”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安全。 |
【眉山市及市本级2015年“四本”预算套表.xls】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