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2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眉山市市本级2018年绩效评价与绩效监督工作总结 |
2018-12-17 09:29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
眉山市市本级2018年绩效评价与绩效监督 工作总结
按照《财政厅关于开展2018年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川财绩〔2018〕3号)精神,眉山市财政局组织开展了2018年眉山市市本级绩效评价与绩效监督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财政局成立绩效评价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由相关业务科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绩效评价与绩效监督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绩效评价事务由预算科负责,绩效监督由市财政监督检查局负责。开展对具体项目评价时由相关业务科室牵头,由局内相关业务科室和市级主管部门等人员组成评价工作组。开展绩效监督时由市财政监督科牵头,预算科、相关业务科室和市级主管部门人员组成复评工作组。 (二)优选评价项目和单位 1.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按照“资金量较大、代表性较强、社会关注度高”的要求,从民生保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行政运行四大板块中,选择了15个由本级预算资金安排的支出项目和3个财政政策项目,共涉及资金17,039.21万元。 2.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今年我们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选择了13个部门开展2018年单位(部门)整体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三)开展现场评价 在项目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绩效评价小组对项目支出开展了整体评价和现场评价。绩效评价中根据指标体系中的样本指标开展评价,现场填列《绩效评价指标现场情况记录表》、《绩效评价工作记录》、《满意度调查问卷表》等工作底稿。 (四)开展财政复评 市财政监督检查局在绩效评价小组开展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评价的基础上,分别抽选6个项目支出、2个财政政策支出和8个部门整体支出进行了复评。其中项目支出包括桔橙品牌培育项目、2017年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暨眉山樱花节项目、东坡湖景观水车重建工程项目、眉山中心城区锈蚀路灯改造工程项目、计划生育能力建设项目和修文镇易新村、国庆村土地整理项目;财政政策项目包括洞天古韵文化旅游生态园一期工程项目和住房公积金贷款贴息项目;部门整体支出包括市金融办、市贸促会、市妇联、市林业局、岷江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现代工业新城办公室、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和市档案局。 二、评价结果 (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从评价结果看,市本级15个项目支出最高得分98分,最低得分90.4分,15个项目平均得分93.26分,项目目标完成情况较好,取得预期经济社会效益。市本级3个财政政策项目最高得分96分,最低得分88分,3个项目平均得分91分,项目目标完成情况较好,取得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1.项目决策。各项目均设定了相应的绩效目标,目标内容、进度计划明确;项目决策依据符合中央、省、市相关规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基本符合相关财务制度的要求;资金分配及时,方法科学合理,过程合法合规。 2.项目管理。在项目资金使用上,项目资金到位及时,进行专项管理,做到合理配置,未发现挪作他用的情况;财务制度健全,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项目申报条件、使用范围、拨付程序等依据规范有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执行阶段的监管,准确把握项目进度,严格监管项目质量,切实保障项目效益。 3.项目完成及效果。15个项目支出和3个财政政策支出均依据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合同文件按进度完成目标任务,完成质量符合相关制度规定或技术指标要求。项目总体目标完成情况较好,基础设施建设维护顺利实施,各项民生政策逐一落实,生态环境治理与监测并举,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投资环境,促进单位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基本达到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 从评价结果看,13个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最高得分98分,最低得分94分,13个部门平均得分95.5分,部门整体支出完成较好。 1.预算编制。各部门按市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编制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和重点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编制完整合理、明确可量化,及时完成了本单位年初预算编制工作。 2.预算执行。各部门按时间进度合理安排支出,严格预算执行, 降低行政成本,按时完成本部门预算工作(含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公开工作。 3.决算。各部门在财政部门批复后,按时在规定的网站完成本部门决算工作(含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公开工作,并接受财政、社会的监督。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严格项目监管,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主管部门要改进工作措施,加强项目规划,强化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按照项目实施方案,保质保量及时完成目标任务。完成进度滞后的部分项目,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要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 (二)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 从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入手,编制年初预算时,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结构合理性,建立重点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监督机制,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提高重点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项目管理,增强项目合理合规性 项目立项前加大调研力度,科学立项,合理设置绩效目标;项目建设中加强沟通协调,加快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加强项目后期管理。项目完工后,部门应及时整理、完善相关资料,按规定进行存档。 (四)强化结果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的工作力度,提高项目决策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强化问题跟踪检查,督查主管部门加强绩效评价问题整改。加强资金监管和项目实施的监控力度,严格按照预算、用款计划、项目进度、有关合同和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支付。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