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预决算公开 >> 正文

眉山市农业局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说明
2017-09-29 09:44  原农业局 [字号: ] 打印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主要职能

市农业局是主管全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能是:组织拟定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拟订农业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拟订农业产业政策,引导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负责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指导农村土地承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负责农业资源区划、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指导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建设,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防治、检疫;负责农村能源建设、蚕业生产规划工作;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二)2016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2016年,全国果茶绿色发展经验交流会在眉山市召开,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泡菜博览会,获得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农业项目第二名、农机项目第二名、省联席会议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评价第一名、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单位,作为唯一的全省市州级农业部门被推荐申报“全国农业先进集体”,全年农业(含渔业)实现助农增收341元。

1.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

一是建设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基地。新建特色效益农业标准化基地11.99万亩,建成仁寿县河口乡柑桔种植基地、仁寿县富加镇枇杷标准园生产基地、洪雅县中山前锋茶叶主题公园、丹棱县梅湾高标准果园等新亮点,基本形成“一城三园七带”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区域布局。二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建高标准农田32.3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3.99万亩,高标准农田比例达到40%以上,形成“成乐”高速沿线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带、仁寿珠嘉2万亩现代粮食产业基地、洪雅中保3万亩种养循环农业基地。

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眉山优势特色产业

一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水稻、调整小麦、增种洋芋,深化粮油高产创建,推广水稻旱育秧、强化栽培、机插秧、机直播、覆膜玉米等关键增产技术,依靠科技创新和规模经营提高单产,全市粮食总产量预计171.95万吨,比上年增产3.4万吨,粮食单产提高5公斤以上。二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眉山优势特色产业,完成新植和改造果、菜、茶、鱼等特色产业16.12万亩,特别是晚熟柑桔发展势头强劲,新植改造面积11.7万亩。《优质杂柑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获得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全市油料籽、蔬菜、水果、茶叶、水产品产量预计达到10.58万吨、280万吨、146万吨、2.1万吨、11.95万吨,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三是加快泡菜产业发展。建成泡菜原料基地45万亩、泡菜企业64个,新增泡菜生产线6条、调味品生产线8条,研发泡菜新产品10个,全年泡菜加工量达到161.16万吨、销售收入152亿元。成功举办规模盛大的第八届中国泡菜博览会,参会嘉宾1200余人,参展企业220余家,举行泡菜展示展销、泡菜经济文化高峰对话、泡菜标准“走出去”研讨会、东坡美食文化与川菜发展研讨会、“东坡味道”招商推介、中国泡菜烹饪比赛、四川省泡菜协会换届选举等19项活动,实现现场销售670万元、场外销售1420万元,签订投资、采购协议67.1亿元,吸引游客28万人次。

3.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东坡味道”千亿产业

以“东坡味道”区域品牌整合13个食品产业,按照“做严标准、做响品牌、做优基地、做强集群、做大市场”的思路,完善扶持政策,做响公共品牌,构建“东坡味道”生产体系、加工体系、文化体系,全市“东坡味道”销售收入达到670亿元。一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建设中国泡菜城、洪雅生态养生食品园区、S103线和G351线食品企业集聚带,新建3个亿元食品企业,惠通公司与涪陵榨菜实现重组上市,千禾味道成功在主板上市。二是开拓农产品市场。举办中外知名电商企业眉山行、“东坡味道”全国行、丹棱中国桔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积极组织参加韩国首尔国际食品展、俄罗斯食品展、成都新春大庙会、成都糖酒会、茶博会、西博会、昆明农博会等国际国内展示展销活动。三是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成仁寿网贸港、青神易网电商基地、丹棱县电商务孵化园、东坡区川西南农特产品交易中心等电商服务基地,赶场小站、丹棱乡鹰网、彭山农商网等电商平台,6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创建3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开展电子商务的农业企业259个、专业合作社173个,举办丹棱网上不知火节、第二届京东网上枇杷节、青神“初恋果”网上椪柑节,年农产品网上交易额突破10亿元。四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建设彭山-东坡-仁寿“三地六园”现代农业观光旅游“金三角”,举办东坡广济桃花节、彭山葡萄采摘节、仁寿枇杷节、丹棱不知火节、高山脆红李节、青神椪柑文化旅游节、茶语原乡采茶节,打造以“养生眉山”为整体形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加快川菜产业发展,初步制定东坡美食产业发展规划,成功举办东坡美食和川菜发展研讨会,市政府与中国烹饪协会、四川旅游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眉山市被授予“中国东坡美食文化名城”称号。

4.推进农村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六个区县确权登记成果全部通过检查验收,皆获优秀等次,优秀率100%。二是积极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村土地委托流转模式,开展风险防范试点,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公司,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6万亩、存量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38%,农户通过流转增加财产性收入近8亿元。三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20家合作社创建省级示范社、19个家庭农场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眉山市德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全市培育规模种养大户3500个、农民合作社2586个、家庭农场2202个。四是扩大农业改革试点。在20个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在3个区县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植保社会化服务试点、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试点,在6个区县开展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彭山区成为全省唯一“险资直贷+水果产业收入保险”试点区,东坡区蔬菜价格指数和特色保险面积扩大到8万亩,全市引导培育农业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113个。

5.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创建。6个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131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对120个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质量追溯管理,在重点产业村(社)设立质量安全协管员,监管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新建小型水源工程319处、地力培肥5.52万亩,化肥使用量增长控制在1%以下,农药使用量下降0.3个百分点;推广秸秆到园、到点、到田、到家“四到”综合利用模式和有机肥转化,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4.11%以上。三是探索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小型集中供气工程2处,全市沼渣沼液综合利用100万亩以上。以高标准农田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为重点,在洪雅县中保镇通过PPP模式,围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建成种养循环现代农业示范区,安装沼液输送管道70公里,年资源化利用沼液20万吨以上。四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实现了主要农产品无公害标准生产全覆盖,绿色防控面积192万亩,新认证和续展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45个、有机转换品2个,全市“三品一标”产品保有量达到380个,“丹棱桔橙”被农业部确定获得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全年完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4次,菜果茶合格率达到99.5%、水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完成市级风险监测4次,农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9.3%。五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深入推进农业执法行为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文书规范,调整优化行政权力188项,办结农业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案件121件、渔政执法案件31件,被评为省优秀案卷6卷、获优数量全省第二,被推荐部级优秀案卷1卷,未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制纪检部门问责情况,受理群众信访和政策咨询24件、复核纠纷3件、指导仲裁承包纠纷1件,按时办结率100%。

6.抓实农业产业扶贫,脱贫攻坚成效良好

成立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农业产业综合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落实“一村一农技员”蹲点帮扶,与市级有关部门一道,实现农业产业脱贫1.8万人。一是突出优化区域布局抓好产业发展。针对龙泉山脉、长丘山脉、荣威山脉、总岗山脉、青衣江流域的地域特点和贫困村的实际情况,以柑桔、枇杷、茶叶、水产、优质粮油作为主导产业,在316个贫困村新发展特色产业6.06万亩。二是突出提升生产能力抓好基础改善。围绕5个连片贫困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1.15万亩,大力推广适合丘陵山区的大、中、小型机具,新建和技术改造提灌站13座,恢复和新增控灌面积7380亩。三是突出培育新型主体抓好农村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公司,在贫困村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达到12.02万亩,培育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济主体1973个。四是突出农技员进村抓好技术扶贫。扎实开展“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活动,组建果蔬、茶叶、粮油、植物、农产品质量安全5个技术指导专家小分队,制作“农业产业技术扶贫服务卡”500张、《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教材》4500册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8批次、1562人,培养科技示范户3755户,开展技术培训1152次、受训农民50640人次,引进推广新品种15个、新技术19项,发放肥料153.89吨、农药9840袋、机动喷雾器30部、优质苗木37.48万株。

二、部门概况

市农业局内设6个职能科室,下设4个参公事业单位、8个全额事业单位。

三、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年初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016年度为1254.61万元,2015年度为999.7万元,比2015年增加254.91万元,主要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增长以及财政增加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职业年金和养老保险单位部分经费的预算。

(二)收入支出执行情况

1.总支出与年初预算对比情况

2016年度总支出2737.12万元(含基本建设项目0.3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长118.16%,主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经费支出,第七届泡菜展销会暨第二届泡菜品牌大赛项目经费余款、第八届泡菜博览会项目经费、农作物良种补贴、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工作经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补助等,以及省农业厅拨付泡菜品牌大赛工作经费等。

2.收入支出与上年对比情况

2016年总收入2737.12万元(含年初结转305.98万元),比上年增长5.74%;其中本年财政拨款收入2367.54万元,其他收入63.6万元。本年支出2737.12万元,比上年增长19.9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554.89万元,项目支出1182.23万元。主要为人员工资的调增以及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代缴。

 








3.收入支出结构情况

2016年总支出为2737.12万元,其中按支出性质划分基本支出1554.89万元占总支出的56.81%;项目工作经费支出1182.23万元占总支出的43.19%;按支出经济分类划分工资福利支出1351.1万元,占本年支出49.36%,商品和服务支出1170.55万元,占本年支出42.77%,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186.96万元,占本年支出6.83%,基本建设支出及其他资本性支出28.5万元,占支出1.04%。

 






四、“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6年“三公”经费支出51.8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3.44万元,公务接待费9.98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8.4万元。比2015年60.88万元同比下降14.85%。主要为我单位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严格遵守财经相关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说明

1.因公出国(境)经费

2016年因公出国(境)费3.44万元。2016年因公出国(境)1人。通过培训、研讨、观摩,加强了我市农业与国际的交流合作,为眉山农业经济、眉山泡菜产业的发展拓展了市场,开阔了视野,为我市泡菜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2016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8.4万元。

截至2016年12月底,单位共有公务用车9辆,运行维护费支出38.4万元,用于公务用车日常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以保障局机关及下属单位执行公务活动开展基层工作调研,指导全市农业生产等

3.公务接待费

2016年公务接待费9.98万元。主要用于执行公务、开展业务活动开支的交通费、住宿费、用餐费等。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2016年无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




眉山市农业局

2017年9月18日

四川省眉山市农业局(本级).xls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