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预决算公开 >> 正文

彭山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的报告
2012-11-20 10:22  彭山区人民政府 [字号: ] 打印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县财政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推进全域城市化,保民生、促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民生保障水平提高,重点项目支出保障有力,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收入任务。

(一)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县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的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为39,070万元。全年实际完成50,003万元,比上年增长54.9%,收入增长全市居第一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1,667万元,比上年增长52.9%;非税收入完成8,336万元,比上年增长65.6%。全年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4,261万元,比上年增长1%。

2.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县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的一般预算支出71,094万元,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调整变动为93,284万元。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26,943万元(含上级专项补助支出),为预算的136%,比上年增加33,234万元,比上年增长35.5%。教育、科技、社保、文化、公共安全、城乡事务、农林水事务等科目增长较快。

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主要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486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58.6%;国防支出265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公共安全支出6,908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9.8%;科学技术支出563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8%;教育支出17,153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2.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01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467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8%;医疗卫生支出12,548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3.3%;环境保护4,221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0.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071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15.7%;农林水事务支出16,628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53.9%;交通运输支出7,653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550.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574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9.1%;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579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1.3%;金融监管事务支出4万元,与上年持平;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925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3%;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支出488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1.8%;住房保障支出4,838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19.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50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及其他支出1,421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1.2%。

3.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合计131,835万元,减去一般预算支出126,943万元和上解支出1,415万元,收支品迭滚存结余3,477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2,813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及平衡情况

县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3,140万元。2011年县本级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2,643万元,为预算的357.1%,增长131.6%。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3,531万元,为预算的361%,增长172.5%。

201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2,643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339万元和上年结转收入3,072万元,减去基金支出83,531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523万元。

以上是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年度决算编制待上级财政正式批复后还将有些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11年主要财政工作

2011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县政协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思路和财政工作目标,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大力组织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民生促发展,积极推进财政改革,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财政发展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发挥财政职能,支持全县经济发展

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投入。一是支持成青龙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园区建设资金6,552万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改造,增加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和节能减排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积极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支持成眉石化新材料建设,2011年已先期投入建设资金12,400万元。三是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城市道路建设,完成了建设路、东街、南街、西街、北街等十条道路黑化工程,对迎宾路、紫薇街、一环路等街道进行了路灯改造或增设路灯等,支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努力打造优越人居环境。

(二)强化征管力度,确保财政快速增长

2011年,财税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关注宏观经济及税制改革对收入增减的影响,认真做好增值税转型、企业关停并转等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分析测算工作,不断加强收入分析预测,严密堵塞征管漏洞,使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做到了应收尽收,超额完成了全年收入目标任务,收入增长达54.9%,居全市第一位。

(三)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上级补助资金大幅增加

2011年,县财政大力配合全县各部门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全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达34,273万元,较2010年增加5,840万元。同时,县财政积极沟通省财政,多次汇报我县财政存在的困难,上级财政2011年对我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达36,184万元,较2010年增加12,575万元。特别是省财政对我县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2011年达14,192万元,较2010年新增6,277万元。

(四)确保民生支出,构建和谐社会

认真落实县委确定实施的民生工程,重点加大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全县教育事业投入资金达17,153万元,增长22.2%,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经费得到保障,校安工程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校舍安全得到保证。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全县医疗卫生支出12,548万元,增长23.3%,支持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农村改水改厕建设,农村妇女免费分娩、村医疗室补助、九大公共卫生政策得到落实。支持文化体育、科学、计生等事业发展。全年文化体育事业投入1,101万元,增长28.6%,重点支持乡镇文化站建设、科技宣传和社区服务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计生投入1,467万元。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11年社会保障支出15,253万元,确保了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和就业保障金的足额发放,保障了城镇低保人员和农村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支持了劳动力市场建设、就业培训、就业再就业和劳务输出等工作。

(五)支持农业发展,推动农村繁荣

2011年,财政支农惠农的投入达到16,628万元,比上年增加5,822万元,增长53.9%。支持实施农村交通建设和农村安全饮水、水利设施维修、农村沼气、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落实农民增收措施,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4,386万元全部落实到位,农村扶贫项目顺利实施,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1.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度,不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全县13个乡镇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实行“乡财县管”,扩大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范围。同时,发挥“金财”工程大平台功能,实行财政预算指标、计划、资金支付一体化管理,加快了专项资金下达速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推进了部门预算“两上两下”编制程序,强化部门预算编制责任和预算编制的透明度。规范人员经费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公用经费定额体系,加大了项目预算编制审核力度,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管理水平。

3.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及政府采购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1年共评审政府投资项目187个,审减项目资金16,000万元,审减率达19%。严格执行 “采管分离”,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加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力度,降低政府采购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年政府采购金额达2,786.8万元,节约资金328万元。

4.加强财政资金监督检查。重点加强中央投资项目,特别是退耕还林、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的监管。对村级一事一议等6个项目进行了财政绩效评价。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大部门预算执行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不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管理,加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力度,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水平。

各位代表,2011年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也是全县各级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应看到我县财政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近年来财政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收入总量仍然较小,收入持续增长困难较大;二是政策性、项目配套等刚性支出较多,财政支出压力巨大;三是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建设与发展资金需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四是预算的约束力仍然需要加强。对此,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全县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发展工作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把握财政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积极稳妥编制收入预算;加强财政调控,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城乡统筹;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按照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的原则,2012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增长20%,即60,003万元,力争增长30%。全年一般预算财力安排94,987万元,其构成是:县级一般预算收入60,003万元,加上上级转移性收入36,384万元,减去体制和专项上解支出1,400万元,可安排一般预算支出为94,987万元。

根据《预算法》有关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规定,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相应安排94,987万元,全年财政收支平衡。财政预算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安排,主要是:

——一般公共服务18,904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33.5%;

——国防支出安排100万元;

——公共安全3,893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9.3%;

——教育19,459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28.6%;

——科学技术296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22.6%;

——文化体育与传媒984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16.2%;

——社会保障和就业13,498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11.6%;

——医疗卫生7,348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14.5%;

——环境保护2,631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8.7%;

——城乡社区事务9,560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64.3%;

——农林水事务7,126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24.1%;

——交通运输3,996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23.1%;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237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38.8%;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425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9%;

——金融监管等事务20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持平;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2,060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12.6 %;

——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160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5.1%;

——住房保障支出安排1,241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持平;

——国债还本付息及其他支出2,449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增长345.3%;

——总预备费600万元,与上年预算同比持平。

201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5,000万元,支出按规定对口安排35,000万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安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土地开发等方面支出。

四、2012年财政工作

2012年,全县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狠抓增收节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民生促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狠抓“开源节流”,服务全县经济发展

一是加大对我县支柱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财源建设工作,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二是强化经营财政的理念,拓宽财政融资渠道,发挥财政投资融资职能,做好服务协调工作,全力支持关系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三是进一步发挥运用好财税政策,建立财政、国税、地税三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税源分析预测,严格税收征管,完善重点税源监控机制,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依法加大征管力度,严把非税收入减、免、缓审批关口,确保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四是会同相关部门做好项目规划,并结合我县天府新区、石化新材料园区等建设存在的困难,积极向上汇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五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公务购车用车等经费,降低行政成本。

(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人为本保民生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全县有限财力,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使财政支出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倾斜,努力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巩固完善城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农村校舍改造,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的资金需要,健全医疗救助体系,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努力实现农村60岁以上低保人群全覆盖。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做好优抚安置和救灾救济工作。加大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广电、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管和政法经费等投入。

(三)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一是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编制,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机制。二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尚未纳入县国库集中支付的部分单位全面纳入,扩大“财政大平台”资金清算和监控范围。三是不断完善“村财乡管”,“乡财县管”,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四是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机制。五是全面推进公务卡改革和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扩大政府性资金监督范围,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透明度。六是积极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一是不断加强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财政业务、勤政廉政知识的教育培训,提升干部职工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业务的指导,积极改善乡镇财政的工作条件,提高乡镇办公自动化水平。三是不断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机关作风,公开业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扎扎实实为单位服好务。四是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造就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纪律严明、廉洁高效、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