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节奏,8月27日-28日,在成都郫都区举行的川台农业合作推进暨台资农业企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再次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新动力。活动现场推选成立了台资农业企业委员会,这是四川首个涉台产业专项功能委员会。
活动期间,四川省委常委曲木史哈与参会企业台商代表见面并参观台资农业企业特色农产品展示品鉴区,鼓励大家坚定在川发展信心,因地制宜将台湾农业优势与四川特色资源相结合,不断壮大自身发展,共同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为何率先聚焦农业领域
首个涉台产业专项功能委员会为何聚焦农业领域?这与近年来川台农业合作成果密不可分。正如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毛业雄在发言中表示,台资农业企业已经成为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建基地、做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实现了企业自身发展与带动当地农户致富的双赢,有力助推了四川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农业先进理念、技术、经营模式的代表,在新品种引入培育与研发、产业链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台商台企有何期许
对在川台商台企来说,委员会的成立又意味着什么?川台农业合作推进会现场,与会台商结合企业自身特色给出了答案,做好三产融合、助力脱贫攻坚、搭建川台两地农人深度对接平台、做好农旅融合文章、让更多台青参与农创……都成为大家的期许与共识。
成都吉食道食品公司因三产融合特色被作为此次活动台商参访点之一,企业负责人、台商林琳表示“台湾模式与大陆农业特色优势资源结合是两岸农业融合互补的最好方式”,目前公司已重点布局食品科研,希望借力委员会的成立,把竹笋精深加工做到极致。2018年来到广元苍溪县从事台湾黄花种植的台商王杉桂,仅用3年时间就打造了2万亩的黄花“王国”,产值过2亿元,他认为因地制宜引进台湾优质品种和技术能给四川乡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说“一直在扩大黄花种植面积,委员会是我们借力的好平台,让黄花走出苍溪惠及更多农民是我的心愿”。有着“生态狂人”之称的胡淑美和“有机农业推手”林云飞是较早一批投身有机循环农业的台商,他们先后历经“一个人的战斗”到现在不少台企抱团发展,共同推动台湾现代农业理念与技术传播,他们对委员会的成立有更多的期许。胡淑美表示,“委员会的平台作用,不仅要加强台资农业企业间的合作,也要向四川各地乡村的农人开放,让两岸农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接。”林云飞则期待委员会能搭建好的行销平台,提升台企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在农旅融合方面,台商李贤治与林春福的企业走出了特色发展道路,一个落户在“康养之城”攀枝花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仅有20亩规模却有“台湾植物科普园”之称,一个落户在彝族聚居的凉山州冕宁县,采用橄榄油集约化种植,种植面积超1万亩,并获评四川3A景区,他们都看好四川乡村振兴发展前景,希望借助委员会资源,让农旅结合更有台企特色。亚台青海峡青创园台商负责人郭弘扬正在打造“台北牧场”海峡青年农创合作基地项目,他表示“落户园区4成以上的项目都与农业关联,台青来大陆搞农创已经是趋势,希望委员会在这方面有更多着力。”
委员会成立后怎么干
委员会成立后怎么干?是摆在委员会首届组织机构面前的重要问题。活动主办方特意安排与会台商参观考察位于郫都区的两家台资龙头企业——成都吉食道食品公司和中延榕珍菌业公司,也是委员会成员单位寻找答案的过程。
参访中,台企夹江天福观光茶园茶食品厂厂长蔡桂立就找到了商机,“这家企业的杏鲍菇有着很高的行业标准,我们每年都会制作粽子,杏鲍菇就是主要食材,明年可考虑与这家企业合作”。同样,在达州用台湾酵素农法从事蓝莓种植的台商詹富翔在参加此次活动前,还参加了“台资农业企业家专家服务基层面对面活动”,“透过川南基层行,除了对四川农业整体环境更加了解,我还与同行的吉食道公司有了合作,我们企业做一产是强项,在二产上借力更有优势的台企,更有利于我们做大做强。”他还直言,“现在是抱团取暖的时代”,吉食道公司用场景化思维将二产做得很精,菌业公司将杏鲍菇品种采用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做到了西部地区龙头企业位置,“由此可见作为个体的台企都具有某一方面的优势与特长,如果能透过委员会这个平台,实现分组、分项和分工,就能让更多企业串联,凝聚更大力量,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作为首任主任委员,台商李义洋更感慨肩上责任重大。他表示,委员会将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将散落在四川各地的台湾农业企业整合起来,积极引进台湾现代农业理念、技术和优质种苗,让大家资源共享、资源互通,并竭尽所能帮助会员企业排忧解难。李义洋提到,未来这些经验和模式也可以为四川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切实为四川从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提供助力。
省台办主任罗治平用坚定信念、永葆情怀、敢于作为对委员会寄予厚望。他表示,成立委员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 “两山”理念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具体实践。今年6月,省台办会同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川台农业合作助推乡村振兴星晖计划》,为台资农业企业在巴蜀大地上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提供了更多政策助力,有助于大家坚定在川发展信念,通过深耕农业收获更多获得感、参与感和幸福感。他鼓励广大台商台企将对农业的热爱转化为在土地上的默默耕耘与奋进,让情怀深扎沃土,在政府指导帮助下走上生态、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做好“农业多贡献”这篇大文章。他还希望完善省上与市(州)间沟通机制,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里路”,并希望委员会形成更强凝聚力,加强企业间信息传递、经验分享,推动产业链协作、资源配置等合作,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台商台企投身农业,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作出贡献。
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毛业雄希望台资农业企业委员会把散落在四川广大农业土地上的台商台企联合起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引领在川台资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他还表示,农业农村厅将与省台办一同为大家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加大工作指导,积极引导和鼓励台资企业融入四川“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中,为大家拓市场、谋发展创造更优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
会议由省台办副主任张军主持。省台办二级巡视员刘浩宣读国台办贺信。成都郫都区副区长全钢作了该区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推介。
延伸阅读
台资农业企业委员会是四川成立的首个涉台产业专项功能委员会,主要是为在川台资农业企业发展搭建对接沟通平台,增强在川台资农业企业间的交流以及与政府部门间的联系,维护合法权益,推动企业不断发展,也是对台工作战线深入贯彻落实“31条措施”“26条措施”“川台70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务实举措。委员会成立后,将在惠农惠企政策宣介、行业动态信息分享、先进农业理念技术传播、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产业合作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展川台农业合作空间,共同推动产业合作升级,提升农业现代化、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四川凭借农业资源丰富、基础良好、市场巨大、政策优渥的比较优势,与台湾在精致农业、现代农业方面开展了有效对接,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涉足传统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有机、休闲观光等。截至目前,川台农业合作项目近300个,金额超过20亿美元,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2个,省级“川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30个。特别是连续6年成功举办的“川台农业合作论坛”和今年组织在川台湾农技专家到基层开展服务面对面活动等,为深化川台农业合作和台资农业企业深度参与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了平台和渠道。今年6月,省台办还会同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川台农业合作助推乡村振兴星晖计划》,提出把四川打造成台资台商投资现代农业西部首选地的发展愿景,并为培育壮大台资农业企业、支持川台农业合作园区建设、创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加大力度引资引智、做优品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提出了相关政策与保障举措。下一步,川台农业合作将继续抢抓乡村振兴、“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机遇,发挥川台农业合作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川台农业合作向多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助推四川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