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羽代表:
感谢您对水利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抗旱保水设施建设的建议》(第4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农村供水工作
全市已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66处,城市管网延伸工程8处,形成79.06万吨/天规模的供水能力,覆盖200余万乡村人口的安全饮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67%,规模化供水率达到97.96%(全省排名第一),眉山天府新区、彭山区、仁寿县、丹棱县、青神县已实现规模化供水“村村通”。
2024年高温干旱期间,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全市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强化供水应急保障,完善分区保供、分时段供水等措施,优先保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针对洪雅县等地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源不够等问题,2024年争取中央、省级、县级财政资金1265万元,采取补充水源、扩容水池、铺设管网等工程措施,实施新改建和维护农村供水工程203个,提升了洪雅县瓦屋山青龙、高庙吴河、柳江洪江、槽渔滩关顶、中山王沟等镇村高山地区村级集中供水工程抗旱保供能力,工程惠及6.24万人。
二、关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农业灌溉支渠众多,部分渠系和山坪塘存在运行时间长、老化严重等问题。近年来,水利、农业农村、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通过大中型灌区农业综合开发节水配套改造、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等项目,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2024年,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7个,整治渠道108公里;其中洪雅柳新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整治干支渠18.8km,新增恢复和改善灌面1.1万亩。全市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5座、维修养护276座,其中洪雅县14座水库维修养护完成投资72万元。统筹涉农项目资金整治和维修渠系1273.33公里、山坪塘547座,恢复和改善灌面29.74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应灌溉面积305万亩,有效灌面258万亩。
在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立足解决山丘区“靠天吃饭”问题,探索全域现代化灌溉试点,创新“管道+集约化”输水形式,构建“工程+智能化”用水方式,推行“水价+市场化”管水模式,实现农业灌溉“自来水”化,累计建成提引灌溉管道525公里、洪雅县水肥一体化管道700公里,覆盖灌面超16万亩。2024年青神县试点区域经受住极端高温天气“烤”验,晚熟柑橘日灼果较非试点区域减少60%。眉山市全域现代化灌溉试点入选省政府综合督查典型经验。
三、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推动城乡联网供水,重点推进仁寿县和青神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洪雅县智慧供水一体化项目等供水工程,加快规模化水厂管网延伸及联网、升级改造和进村入户,扩大“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优质水”覆盖区域。进一步抓实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对县域内供水工程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统一服务,实现企业化、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以点带面抓好信息化建设,抓实农村供水设施维修养护,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农村安全用水及供水热线宣传,增强群众错峰用水、储水意识,引导群众主动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缓解高温干旱季节、重要节假日用水高峰压力。2025年,我市争取到位省级维修养护资金456万元,维修养护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0个,惠及46万人。
(二)积极向上争取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加大用于丘陵地区农业灌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县(区)相关部门将项目资金向无法满足农业灌溉需求的丘陵地区倾斜,解决水利基础设施能力不足问题。统筹整合项目资金,2025年全市计划整治和维修渠道1000公里、山坪塘500座,恢复和改善灌面20万亩。全力争取实施总岗山水库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将改善灌面面积5.0万亩,恢复灌面2.03万亩。
(三)推动全域现代化灌溉试点提质扩面,总结推广前期试点经验,整合农业产业园区、高标准农田、移民后扶、债券资金等,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形成具有眉山特色的全域现代化灌溉试点典型经验。2025年,拟在洪雅县中山镇谢岩村实施现代化灌溉试点项目,通过新建蓄水池、提灌站、管道等设施,解决2000余亩作物“靠天吃饭”问题。
再次感谢您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眉山市水利局
2025年4月7日
(联系人:邓鹤翔;联系电话:1377888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