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建议和答复
 
回首页>>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对市第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号建议答复的函
2024-05-14 15:23   市农业农村局 审核人:

张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全市天府粮仓建设的建议》(第6号建议)已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您的建议高度重视,落实专人专责办理,经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和各县(区)对接研究,现将相关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2022年6月8日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关于“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等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全市“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粮食生产呈体系化构建、全局性突破、整体性提升和片区化示范态势。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00.5万亩,粮食总产量127.7万吨。2022年11月,我市“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全省第一并获省政府激励支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全省第一。

一、关于解决好用什么地种粮问题

2023年全市耕地面积221.77万亩,实现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净增加。2023年全市腾退园地改种粮食1.7万亩,增种大豆2万亩、扩种油菜6.1万亩,耕地“非粮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多措并举找耕地。在全省率先开展批而未用撂荒建设用地复耕复种,2022年复耕复种109宗6918亩,2023年阶段性复耕复种48宗3555亩。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每亩1000元—9000元标准,鼓励低洼、低效经果林改种水稻、大豆、玉米等。印发《眉山市晚熟柑橘标准园间作大豆关键生产技术指南》《晚熟柑橘老果园改造技术规程》等资料指导开展果园间套种粮,并按每亩60元—200元标准,实施幼龄果园套种玉米、大豆等,2023年全市果园、茶园等间套种粮食15.1万亩。二是千方百计夯基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精准施肥、绿色种养循环、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还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六大行动”改善农田生态,2023年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4.4。持续推动“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农田灌溉保证率达80%。丘陵山区突出“宜机化、水利化”,重点补上宜机作业和农田水利设施短板,2023年新建及整治田间道路342.82公里、山坪塘133座、蓄水池130口,提灌站66座。加快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区机耕道通达率达90%以上。三是创新探索强机制。推行高标准农田建管护一体化模式,由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整村土地“预流转”,国有企业负责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宜机化改造等项目打捆实施,建成后交付新型经营主体使用,按照实际投资的1.5%的比例收取工程设施有偿使用费,专款用于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探索种粮大户“点单式”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和综合平衡融资模式,邀请种粮主体深度参与农田规划、建设、验收等关键环节,以生产需求为导向“量身定制”田渠路网,确保高标准农田好用、管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耕地全链条、全过程保护,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严格按照土地复垦相关规程规范要求,严把恢复质量,严格执行《眉山市恢复耕地验收认定办法》,及时开展已恢复耕地验收和上图入库,综合施策建好“天府良田”,夯实产粮根基。同时,探索创新管护模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试点,探索建立保险机构参与项目设计、施工建设和建后管护的新机制,形成监理、保险“双监管”机制。

二、关于解决好谁来种粮问题

全市现有种粮合作社261家,占比10.8%,粮食种植面积25.3万亩,2024年计划培育300家,种植面积达25.6万亩;家庭农场886个,占比36.8%,种粮面积18.75万亩,2024年计划培育896个,种植面积18.95万亩;种粮大户1258户,占比52.4%,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24.9万亩,2024年计划培育1308个,种植面积达25.2万亩。一是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大力实施粮食规模种植业主培育计划,出台《眉山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改革工作方案》《眉山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服务组织评定及监测办法》等文件,突出抓好粮油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奖补扶持力度,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流转土地从事粮食生产,扶持更多小农户发展成为“种粮大户”。二是粮经复合增产增收。去年6月8日,完成了在岷江流域布局建设30万亩以稻菜、稻药轮作、稻田高效种养为特色的粮食产业带;在黑龙滩灌区布局建设60万亩以稻麦、稻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特色的粮食产业带;在青衣江流域布局建设10万亩以稻菜、稻麦、稻油轮作为特色的粮食产业带。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粮食和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强化政策、项目和资金保障,择优择强培育一批服务能力强、服务范围广、市场化运营规范的服务主体,支持专业服务企业、有服务能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支持社会化服务主体集中连片开展多环节、全程托管等服务。夯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创办领办新型农业服务组织,持续壮大助“农”队伍。

三、关于解决好如何种粮问题

一是构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已构建县乡村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提纲挈领,各区县出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方案。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7个,乡级社会化服务站点77个,落实村级服务协办员767人。已搭建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公益信息平台7个,培育服务能力2万亩以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0家。二是推动规模化种植提质增效。全域推广土地“四步流转、三方受益”机制,建设永丰核心区和岷江流域、黑龙滩灌区、青衣江流域3个粮食生产示范带及10个粮食生产万亩示范基地,建成45个省市县粮食园区、粮经复合园区和种养循环园区。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统筹集体资源资产、组织协调广大农民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鼓励其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队。鼓励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建立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以劳抵资”“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等模式,让农户和农业服务业主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强化联农带农效果,实现互促共赢发展。

四、关于解决好种粮给谁吃问题

一是大力推进品牌建设。近年来,全市聚焦立品牌、强产业、增效益,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坚持走种植品牌粮食之路,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成功培育“东坡大米”区域公共品牌,2023年6月9日全省“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发布会在我市永丰村举行,“东坡大米”作为全省100个精品(培育)品牌之一在发布会上隆重发布,同时还推出了“东坡大米、东坡大米+东坡肉、东坡泡菜、东坡茶”等系列眉山农特产品。同年12月,全国“土特产”集中推介活动在云南大理隆重举办,“东坡大米”在荣登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以来,首次以“土特产”新身份亮相于全国。二是探索适宜低吸附品种。2023年东坡区联合川农大在永丰村开展了300余亩低镉吸附品种试验试点。

下一步,我们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将试点攻关生产高品质“东坡大米”纳入本年度全市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两张清单”重点任务,在全市开展高品质“东坡大米”种植,总面积不低于3000亩。引入专业策划公司按照产业发展、品牌营销、市场拓展内容进行顶层战略策划,扎实开展“东坡大米”全国宣传,高水平策划、举办中国泡菜国际博览会、眉山晚熟柑橘节和特色农产品会节,搭建地标农产品品牌展示营销平台,通过订单化种植提高末端价值,不断增加农民种粮收入。

再次衷心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市“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

关闭窗口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4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