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英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校园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建议》(第100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眉山市教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教基〔2017〕8号)要求,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把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融入主题活动。2020年,市教体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青少年了解不同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目前,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祭奠英烈、传承经典、“典耀中华”主题读书等活动,年均参与师生达40万余人。创建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及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14 所、国家级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5 所。
二是落实课堂教育。坚持将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结合生动事例,增强学生浓厚兴趣。坚持“一校一品”,结合当地特色,推出“三苏成长足迹”“我眼中的传统节日和节气”等校内课程10余套,打造“百坡讲坛”“诗意生活”等5个传统文化专题拓展课程,编印《经典诵读》中小学生篇目2册,每年免费发放给全市40万余名中小学生。布置传统节日家庭亲子作业,把传统节日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纳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体系。我市彭山二中开学第一课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获央视报道。
三是形成育人合力。在眉山教育官微上设立“诵东坡 爱眉山”专栏,推送师生、家长诗词诵读等作品200 余条。依托“眉山教体”视频号,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展播平台,邀请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互动教学,集中展示戏曲、剪纸、武术等非遗作品30余个。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引导师生“读经典文句,与圣贤为友”,举办传统文化家长云课堂等公益讲座1000余场次,受益家长20万人次。同时,积极引导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了解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习俗,但不过度强化和宣传圣诞节一类的洋节。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采取措施加大对学校(含幼儿园)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引导。一是加强业务指导。推动各地各校和培训机构充分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多形式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培养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规范教学行为。引导各地各校和培训机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合理开展教育活动,扭转和纠正过分宣传洋节和偏面化的教育行为。三是加大社会宣传。以学校为教育主阵地,面向家庭和社会宣传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引导社会过有意义的节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4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