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建议和答复
 
回首页>>
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2023-06-16 16:39   市教育和体育局 审核人:

宋洪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落实“双减”政策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建议》(第135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双减”工作启动以来,眉山市全面贯彻国、省部署,市委、市政府将“双减”工作纳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把“双减”工作列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市委教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建“双减”专项工作组,细化压实23个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眉山市“双减”工作经验在全省教育工作会、“双减”工作会上交流并在教育部“战线联播”刊发今年517-19日,全国双减工作四川指导组莅眉调研,对眉山校内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党建工作、经费监管、责任督学优化监管等工作给予肯定,并要求形成经验上报教育部。

一、进一步深化“双减”共识

您提出的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双减”共识的建议已采纳推行。20228月,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宋良勇牵头成立专题调研组,围绕教育质量主题,形成《回应群众期盼建设高质量教育强市的调研报告》,剖析落实“双减”提升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意见。2022年,组织召开高考评析暨中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2023年,召开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主题年现场推进会聚焦全面落实“双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分析减负提质存在的具体问题,部署提质具体工作。市教体局5次召开市级教学质量分析研判会,持续分月、分季度开展学校调研座谈,引导学校准确理解“双减”,教育质量正在持续着力提升。持续宣传“双减”政策,引导师生、家长理性看待“双减”。广泛推送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宣传职业教育重要性,增强多渠道成才的认同感。通过《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眉山日报》挖掘我市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双减”工作典型,开展报道30余期,宣传成才成人并重理念。发布《校外培训有风险,报班需谨慎》《关于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的预警提示》等温馨提示40余次,共同营造校外培训治理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双减”工作党政、社会支持,部门、家、校、社合力,推动落实政策效果好。

二、进一步提升校内质量

您提出的狠抓校内教育,提升“双减”实效已采纳并将持续着力。一是逗硬督导考核。“双减”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并列入教育督导“一号工程”2022年,市督导办牵头完成各区县“双减”工作首轮督导并下发督导情况通报。同步完善教师评先选优、职称评审相关评价标准条件,加强对课堂教育质量、学生家长满意度等考核,在“双减”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二是作业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出台《眉山市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指导309所义务教育学校建立完善作业设计、审核、公示、登记、调研和举报制度。围绕分层作业、弹性化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三个维度,开发校本作业。结合学情,采取“精准+差异”模式科学布置作业,实现作业少、精、准、活、趣、效。我市教师作品获全省作业设计典型案例一等奖。三是课堂教学实效凸显。出台《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工作方案》,教研机构分学科分学段组织骨干,下沉100余所学校,深入4000个课堂,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等方面开展常态研讨,市、县(区)局长带头推门听课。以课堂教学大比武基础教育精品课选为牵引,10000名青年教师踊跃赛课210名学科带头人主动晒课60名名师积献课,推动以赛促效。四是课后服务得到优化。全面落实5天,每天2小时要求,采取基础+拓展”“作业+社团”“走教+走班等形式,推行课后服务“一校一案。统筹校内、校外、校际资源,引进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开发1000余种课程菜单供家长、学生自主选择,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2所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全省推广,青神实验小学赋能科技与电子科大合作的“创客”课程,被《中国教育报》报道目前,据全省监测数据显示,人民群众对眉山教育满意度全省2

三、进一步增强队伍素质

您提出的强化师资培养,提升“双减”质量已采纳并将持续着力。一是持续培养培训优秀教师。多渠道补充师资,2022年,全市公办学校新补充教师1556名,其中引进硕士研究生181名,仁寿县引进北大硕士研究生1名。强化师资提升培养,修订《“眉州名师”选拔管理办法》,完善名师名校长引进、培育、认定、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组织开展“眉州名师”大讲坛35人次、名优教师送培送教46人次,示范带动教师专业成长。采用专家引领、名师带骨干、“新手”定目标等方式,2022年线上线下开展教师全员培训3.6万人次,与成都、重庆合作,组织537名骨干校长、骨干教师跟岗研修、培训。拟在教师节前将以市政府、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体局名义表扬180名眉山市优秀教师优秀校(园)长和教坛新秀及优秀学科教师。深化人才评价,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作为职称评聘的首要条件,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2022年,完成全市8名正高级教师三级岗位的推荐申报和核准工作,评审各级各类职称2460人。二是教研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彭山区、仁寿县、丹棱县开展试点,通过机构调整,化解当地教研机构编制紧缺问题,通过引进研究生补充教研员队伍,逐步形成老中青互助互补新格局。彭山区、仁寿县、青神县,通过统筹方式缓解教研员高级职称晋升积压问题,提升教研员工资待遇。三是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深化。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融入教师招聘引进等环节,印发《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教职员工从业禁止和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持续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查处违规有偿补课、教育乱收费等问题5件,坚决整治群众利益受损的突出问题。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评,对3.7万余名教职员工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进行筛查,依法依规妥善调整、处理160余人。目前,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正在大力开展“三名”(名师、名校长、名学校)工程建设,有效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

四、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

您提出的完善监管体系,规范校外培训工作建议已采纳并推行。一是开展分类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召集市教体局、市文广旅局、市科技局等部门(单位)召开分类管理座谈会压实职责任务组织市、区(县)文广旅、科技等部门召开全市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发展暨移交大会,明确学科类、艺术科技体育类主管部门职责。教育主动担当,整合市内力量,组织市场监管、公安、民政、文旅等部门对培训机构开展联合执法,各部门协同治理,共同引导培训机构合规经营。二是开展日常巡查,集中整治加强。将培训机构治理纳入网格员日常联系和巡查范围,构建机关干部、督学联系培训机构制度,常态化开展治理工作随时看定期开展区县交叉检查,不定期开展市县联合暗访、部门联合执法严查无证无照黑机构、机构违规办学、广告管控等,2022年起,已查处违规培训行为20余起,对违规培训机构责令立即停止培训,对开展隐形变异培训的已退还违规收取的费用10万余元。我市治理培训机构广告和查处隐形变异培训经验在全省双减工作会上做交流发言。三是优化资金监管,杜绝卷款跑路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所有培训机构实行银行托管和风险保证金两种监管方式,355所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国、省平台监管,监管账户和支付渠道开通、平台售课率均为100%,实现机构资质、课程设置、教学资料、收退费等实时动态管理。全市近2万学生家长通过“彩虹钥匙”缴费、购课、消课、退费、投诉,初步实现预收费资金全额监管,降低风险隐患。目前,全市机构治理逐步规范,未发生影响较大社会舆情,未出现“卷款跑路”事件。

五、进一步深化教师减负

您提出的推进教师减负,赋能教育质量建议已采纳并推行。一是创新落实举措。市教体局根据国、省相关要求,提出教师减负贯彻落实具体措施。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进校园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通知》,提出严格规范进校园活动、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强化工作保障3个方面10项措施,推动全市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落地见效。二是优化工作机制。宋良勇副市长2次组织召开教师减负工作会议,在基层学校召集中小学教师、家长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建立部门协调和联席机制、制度。各县(区)党委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由县(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导的进校园工作机制,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清单管理和审批报备制度。三是整合各类活动。组织全面清理各级各类进校园活动,制定《眉山市中小学校进校园活动清单》,取消进校园活动3项,与教育教学整合5项。整治网络平台学习使用中的形式主义,严格规范中小学教师培训、会议和各类报表填写。目前,全市教师负担已得到初步缓解,教师减负经验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工作经验全省交流。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巩固学校双减工作成果,常态化开展宣传引导、狠抓校内教育、强化师资培养、规范校外培训和推进教师减负,加快眉山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366



关闭窗口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5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