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关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42号提案答复的函
彭洪代表:
首先感谢代表长期以来对眉山工业发展的关心、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制造业绿色智能发展的建议》(第4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眉山通过坚持不懈的走“制造强市”道路,实现了制造业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于眉山这样一座年轻城市而言,必须要夯实制造业这个根基,坚持不懈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才有厚积薄发、持之以恒的动力。
第一,蓄势积能,完善顶层设计。新一届眉山市委市政府将制造强市作为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坚定全市上下大抓工业、快抓工业、抓好工业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彰显了眉山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制造强省”战略的坚定意志,充分展现了坚定不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眼光,从思想破题,以机制保障,用行动落地,打好“顶层设计+机制推动+政策落实”的组合拳,充分体现“一切为了眉山好”的使命担当。
第二,追赶崛起,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我市工业领域发展不平衡,主导产业支撑不足,暂时缺少高端能源装备集群之类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但我们始终加快追赶步伐,奋勇崛起之力,围绕制造强市战略,立足都市圈建设,抢抓窗口期机遇期,加快形成制造业产业生态,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1+3”产业营收规模达到32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突破100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总量上台阶、质效上水平、企业上档次,再造一个“工业眉山”。目前,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户,居全省第4位,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户、瞪羚企业2户、国家级绿色工厂7户。列入省政府重点制造业项目个数居全省第2位。全市“1+3”产业集聚不断壮大。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加快构建以“1+3”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第三,升级转型,吹响绿色制造冲锋号。眉山市第五次党代会将制造强市作为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作出《关于以“双碳”战略为引领推进制造强市加快“1+3”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高规格召开全市制造业发展大会,振奋精神吹响制造强市“冲锋号”。一是召开了三个大会明方向。眉山市第五次党代会将制造强市作为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作出《关于以“双碳”战略为引领推进制造强市加快“1+3”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高规格召开全市制造业发展大会,振奋精神吹响制造强市“冲锋号”。二是建立了三个机制强推动。成立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统筹领导,高位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建立“1+3”产业“链长制”工作机制,统筹全市资源,强力推动“1+3”产业发展壮大;设立要素保障、项目招引、项目建设、产业和园区发展等4个专项指挥部,统筹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相关重点工作。三是出台了系列文件抓落实。制定《眉山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眉山市制造强市“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2022年制造强市年度工作计划》和《加快“1+3”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试行)》等“1+N”配套政策,全方位推动制造业强市建设。
第四,锚定双碳目标,培育企业提档升级。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实现全市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是节能减排上水平。截至目前,全市20户砖瓦企业累计淘汰产能10.7亿块,置换产能2.83亿块,减量1.39亿块;所有轮窑和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出清;1611户“散乱污”企业完成整改销号,基本消除“散乱污”污染问题;全市8个重点工业园区已建成14座污水处理厂,覆盖率100%,处理规模11.88万吨/d,配套生态人工湿地278.2亩;全市344家产废企业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69.67万吨,处置率达97.4%;造纸、印染、焦化行业全面完成清洁化改造,泡菜、化工行业完成废水深度治理。二是质量效益上台阶。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和“5+1”特色产业园区培育,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研发应用转化、数字赋能发展,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技术创新示范等创新型企业。到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实现零的突破,制造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35%。三是企业培育上档次。持续开展“个转企”“小升规”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实行“一企一目标”“一企一对策”,培育一批生态主导能力和综合实力较强,具有国内国际市场话语权的产业链领航企业和冠军企业。到2024年,规上制造业企业达到850户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达到300户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60户。
第五,蓄势待发,完善基础引育人才。健全完善“优才工程”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平台,营造引才育才良好环境。一是提升眉山虹吸效应。加强配套环境建设,擦亮眉山“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的金字招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挖掘市场潜力,加速推进成眉同城,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使眉山成为安居乐业、活力四射的城市。二是搭建平台培育人才。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推进政府专项债向工业园区倾斜,在甘眉园区、仁寿经开区等建设科创研发平台、邻里中心、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培育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不断补足人才缺口。三是强强联手协调合作。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力度,打造智能制造现代化产业学院,推进院企合作,成立才人专家队伍,动态构建人才目录库,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
眉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8月11日
(联系人:朱川辉,联系电话:137955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