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在眉高校毕业生稳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第95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目前,在眉高校共有10所,在校学生7.66万人。其中,本科学历2.74万人,专科学历4.92万人。2021年在眉高校应届毕业生2.35万人,通过各种途径就业2.1万人,就业率约89%。其中,到国内大、中型私企就业的约占40%,到小微企业就业的约占20.8%,到大中型国企就业的约占3.4%,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约占5.6%,自主创业的约占7.3%,其他途径实现就业的约占11.9%。2021年度通过教育部门移交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448人,通过职业介绍、推荐就业等方式,引导就业2408人,就业率达98.37%。近年来,眉山市招商引资卓有成效,1+3主导产业飞速发展,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眉山,人力资源市场在招岗位常年维持在1万个左右,岗位较充裕,但多为一线生产岗位。
二、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就业创业
(一)加强校地企三方合作,推动在眉高校与眉山发展深度融合。一是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积极联合在眉高校,连续多年来深入校园开展职业指导类、创业类演讲及SYB创业培训,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良好求职理念和创业意识。二是组织高校和在眉重点企业开展校企政座谈会,宣传创业就业政策,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对接学校学生资源,促成校企合作,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就业机会,建立校企对接微信群,搭建良好的沟通、合作平台。三是组织学生参观市内明星企业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园)等,参观初创企业,了解创业政策,孵化器功能,促进在眉学生对市内政策了解,搭建学生与在眉企业的联系,促进在眉就业。
(二)积极落实就业见习政策,促进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我市坚持政府搭台、市场驱动、资源集成、供需发力、广覆盖、提质量、优服务的原则发展市内就业见习基地,通过参加就业见习,加强大学生岗位实践锻炼,从而提升见习生就业技能,实现更好、更优质的就业。我局积极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申报成立见习基地,目前全市共建成就业见习基地149个,每年均可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失业青年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000余个,每年组织400名以上见习生参加就业见习,为参加见习的见习生发放见习生活补贴和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鼓励见习基地为见习生购买工伤保险,保障见习生权益。
(三)因人施策,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促进就业创业。一是对有求职意愿的大学生开展专项职业指导、职业咨询、岗位推荐等服务,提升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二是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宣传创业政策,开展SYB创业培训,明确自己的创业想法,也在培训过程中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做到创业不盲目,有章法,2021年共展大学生SYB创业培训14期,共培训1558人,发放大学生创业培训补贴181.4万元。三是对创业过程中的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咨询、创业专家指导、开业指导等服务。对创业成功的大学生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我能飞”创业提升培训,2021年共发放大学生创业补贴65万元,同时,每年向省就业训练中心(省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推荐多个创业项目参加创业提升培训。四是对有资金短缺的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难题。2021年为39名大学生发放70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五是对符合条件的成功创业大学生发放创业吸纳就业奖励,给予最高十万的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六是邀请省、市创新创业导师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评估、开业指导、管理咨询、跟踪扶持等服务的创业指导,从而提升创业成功率;七是为全面提升我市优秀青年创业者创新管理水平,近年来已组织百余名优秀青年创业者前往浙江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学习,提升企业站位,更好地为眉山奋力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搭建创孵平台,打造创业聚集地。通过创业孵化园区的建立,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主题创业沙龙、商业模式的梳理等服务,帮助创业者将企业由小做大、由大做强。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创新创业孵化园(创业基地)11家。其中市区共建的“东坡创客孵化园”被评为四川省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眉山万象创新科技产业园等7家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园区在孵企业244个,累计孵化创业实体(项目)883个,直接扶持创业2849人,带动(吸纳)就业29686人。
(五)针对您所提出的“结合实际尽可能扩充设置西部计划志愿者和大学生村官等过渡性岗位”,经咨询团市委和市委组织部,“西部计划志愿者”团市委每年都根据我市实际向省上争取岗位,“大学生村官”市委组织部按省委组织部相关要求,近几年均未再招录此岗位,前几年已招录人员已于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转岗(事业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职业指导。建立专业指导机构,加大职业指导力度。壮大职业指导机构发展,培养新业态和新兴行业的职业指导师资力量,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专业的职业指导,引导其建立良好的择业观,促进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更好择业。
(二)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增加社会实践时间。高校毕业生学不能用成为了制约专业对口的主要原因,增加高校毕业生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时间,将极大的促进校园与社会的有序衔接。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为目标相结合,利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及交流,构建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教育交流的平台,学生能在实践操作中巩固平时所学,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作技能。同时,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开发实习岗位,建立实习导师师资库,接纳高校实习生,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指导,将理论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人才。
(三)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逐步建立起覆盖职业生涯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培训层次,突出培训重点,加大对在校大学生职业培训力度,加强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加快开展新职业培训。同时,加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在校学生考证取证,让学生在校即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提升初次就业待遇。
四、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目前,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可贷20万,已免除反担保人。但政策知晓率不高,放贷人数有待提升。我们将通过微信、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不定期进入高校宣讲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大学生初创者的资金问题。
附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反馈意见表
眉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4月13日
(联系人:潘晓丽;联系电话:3856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