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缩短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整体素质差距的建议》(第85号)收悉,感谢您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关注、关心,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乡村教师专业成长问题
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围绕“以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强师计划,我市紧紧抓住影响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市、县(区)、校三级联动的乡村教师校长培训体系。每年会按照省级要求遴选乡村教师参加“国培”及“省培”,分类分层实施乡村教师及骨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开展乡村教师专项培训。五年内对全体乡村教师实施每人360学时的专业培训,培训项目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培训等。
二是做好乡村教师团队建设。完成六个区县的“县级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建设和提高培训,推动乡村教师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常态化。实施乡村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组建乡村教师导师团队和学习共同体,与乡村教师结成师徒对子,采取送教下乡、网络研讨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分批次开展送培送教,线上线下辐射教师1万余人次。
三是实施名优教师培养培训。采取线上线下方式继续开展“眉州名师”大讲坛及名优教师送培送教工作,发挥名优教师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关于优秀教师向乡村教师流动问题
一是健全县(区)域内交流轮岗机制。2016年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办法》,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3届(每届任期3年)的校级干部、任教满9年的教师原则上应当交流轮岗。各县(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年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师不少于应交流轮岗教师的10%,骨干教师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二是加强城乡一体流动。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乡村导师团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城镇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推进“校联体”建设。市教体局与市人才办联合印发《眉山市“校联体”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区域合作、品牌示范、均衡发展、学段延伸”的建设思路,通过“理念共融、教学共研、学生共育、资源共享、师资共建、文化共塑”等方式,已组建“区域合作”“强强联合”“结对帮带”“学段融通”4类146个校联体。校联体实施以来,通过遴选优质骨干教师到结对薄弱学校开展常态支教,组织受扶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等方式,每年有500名以上的教师在校连体间柔性流动。2020-2021学年,交流轮岗教师794名,其中中级以上职称512人,29岁—39岁教师511人,各级各类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轮岗交流232人,达到应交流总数的29%,城区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教师158人。
三是多种形式配备乡村教师。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引导退休教师到乡村从教,实施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采取公开考试招聘、考核招聘、编外聘用等方式,为乡村学校补充一专多能教师。2021年考核招聘部属公费师范毕业生10名、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72名,成功申报省属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需求计划66个。新进教师原则上都安排到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组织招募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帮扶。2021年补充乡村教师152名,保障了乡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鼓励地方通过跨校兼课、教师走教等方式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共享。
附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反馈意见表
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2年5月9日
(联系人:李秘;联系电话:1899030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