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均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试点实施“种养循环”的建议》(第101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你的建议非常好,对进一步加快生猪产业和柑橘产业发展,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落实政策,加快猪业高质量发展
以眉府办函〔2020〕5号印发了《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从财政金融、用地保障、电力支持等10个方面打好政策组合拳。东坡区采用贷款贴息和财政奖补相结合的方式补助每个养殖单元(常年存栏母猪50头年出栏商品猪1200头的自繁自养场为1个养殖单元)14.5万元,仁寿县、丹棱县、洪雅县奖补每个养殖单元20万元,青神县补助每个养殖单元15万元。目前,市县财政安排1.2亿元用于生猪产业发展,综合运用设施用地等政策保障猪场建设用地约7000亩,开展环评承诺制试点节约审批时间20个工作日,出台用电支持政策使单场电力设施投入节约5—10万元,采取“政银担”、活体抵押等方式为57个养殖业主落实3.65亿元融资贷款。另外,东坡区、仁寿县争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中央财政资金9500万元,已到位资金6300万元。
二、实施项目,强推种养业转型升级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科学规划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布局,进一步调整种养业空间布局,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重点抓好德康眉山20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重大生态养殖项目建设,推行适度规模标准养殖,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现代农业。目前,已开工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场188个,配套柑橘果园粪污还田用地10万余亩,将新增生猪产能158万头,其中现已建成投产29个场,存栏生猪5.07万头。
三、种养结合,全域推进种养循环
坚持以种定养、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原则,推广粪污管网输送、“3211”、异位发酵等农牧结合生态治理模式,引导畜禽养殖场配套完善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异位发酵、粪污贮存输送利用设施设备,指导业主按照圈舍标准化、养殖设施自动化、畜禽粪污资源化、沼液利用管网化等的要求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基地,按照存栏2-5头猪配套一亩种植用地或存栏3头猪配套建设1立方米发酵床的标准,推进畜禽粪污还田还地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市畜禽养殖场新建沼气池、储液池40万余立方米,种植区建设田间贮粪池404个、容积12万余立方米,铺设粪污输送管网800余公里、覆盖种植用地10万余亩,建成畜禽养殖种养循环示范基地46个,实施畜禽养殖场种养循环提升工程9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