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英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餐桌食品安全”源头管控的建议》(第96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农业投入品监管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资质管理,规范农资经营。实行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经营许可制,严格审查生产经营者条件、人员素质,严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许可“准入门槛”。全市共有经许可颁证的农药经营单位1690家、兽药经营单位328家、饲料经营单位846家、化肥生产企业14家,全部按规定建立了购销台账,实施了追溯管理。2019年,全市巡查检查农兽药生产经营单位3464个次,现场技术审核换证饲料生产企业51家,监督检查兽药GMP生产企业5家、化肥生产企业14家,监督抽检农药样品225个、饲料样品206个、化肥150批次,取缔无证兽药经营企业4家,查处不合格化肥产品8批次、化肥生产企业4家。
(二)打击违法行为,倒逼安全用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高毒农药、假劣农资、农兽药残超标、违法添加等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2019年开展了“瘦肉精”拉网检查、兽用抗菌药治理、渔业违禁药物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等专项行动16次,全年巡查检查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2236个次、纠正不规范用药种养殖场24个,办结一般程序农业行政处罚案件117件,其中移送案件7件。
(三)打造示范典型,引领科学用药。打造农药化肥减量示范点,全市建成农药化肥减量示范点68个,累计示范面积41035亩。实施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全市水稻、柑橘、蔬菜、茶叶、葡萄等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173万亩次、绿色防控面积达200.49万亩次。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全市成功创建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奶牛养殖有限公司、仁寿县一品兔业家庭农场等省级兽药减量化行动试点企业3家。
(四)注重宣传指导,推动社会共治。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科技三下乡,针对农药、兽药、饲料经销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用药、科学用药宣传培训。2019年,全市印发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3.2万份;开展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专题培训896次,培训农业主体、农户6.13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94万份。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目前,全市农业投入品在诚信经营、安全用药、追溯管理等方面,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您所提出的关于“餐桌食品安全”源头管控的建议,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具体措施。结合您的建议和全市发展实际,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
(一)强化执法监管,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一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加大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等生产经营主体监督抽检、执法检查力度,保障农资产品质量达标。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集中力量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农兽药残留超标、违法添加、使用禁用农兽药等行为,倒逼农业主体安全、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三是强化农兽药经营环节追溯管理专项检查,督促经营企业严格落实进销货台账制度,加快推进电子信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兽药经营环节追溯实施率达100%。
(二)推进减量行动,带动农业主体绿色生产。一是深化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全市要新建农药化肥减量示范点32个,累计建成示范点要达100个、累计示范面积要达5万亩以上,农药化肥使用量要实现负增长。二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要达40%、统防统治覆盖率要达45%。三是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行动试点。以畜禽养殖企业、示范专合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对象,逐步增加试点主体数量、扩大试点产品范围,形成以点带面效应。
(三)开展宣传培训,营造共治共享社会氛围。一是提升宣传广泛性。要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和方式,借助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广告牌等,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农业投入品使用知识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群众安全用药意识。二是加强宣传针对性。对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主体、农业投入品经销商、农产品经营者等责任主体,要加大普法宣传和反面宣传,以法律硬约束和典型案例教训,引导其依法依规生产经营。三是强化用药培训。通过职业农民培训、放心农资下乡、农技下乡等形式,对农兽药经销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安全用药、科学用药培训,提升诚信经营意识和安全用药能力。
您对以上答复是否满意或有其他建议,请填写反馈意见表。
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