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建议和答复
 
回首页>>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对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3号建议答复的函
2020-11-04 11:43   市农业农村局 审核人:
[字号: ]

李永刚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在乡村振兴中,认真研究解决偏远地方土地大量抛荒的问题的建议》(第13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市牢牢把握“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抓好农用地保障、加强职业农民培训等工作,全力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极大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一、确实权颁铁证,稳定农民承包经营权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安排部署,全市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自2013年启动,在遵循“成立机构、落实人员、组织培训、宣传动员、摸清底数、建立登记簿、登记颁证、整理归档、总结验收”等“九步工作法”基础上,制定《眉山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有关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注重保护“五保户”“轮换工”“民办老师”“外嫁女”“入赘男”“离婚妇女”“回乡创业大学生”“全迁户”等八类特殊农民群体土地承包权益,规范“四荒地”“河滩地”“退耕还林地”“四至打乱地”“机动地”“已纳入城镇规划地”等六类特殊类型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行为,稳步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8年确权工作结束,全市共确权面积360万亩、农户72.9万户,已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69.9万本。通过确权登记颁证,实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和证书“四到户”,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从合同保护上升为法律凭证的保护,进一步稳定农民承包经营权;2018年新《农村土地承包法》将“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写入法律,让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

二、规范有序流转,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

一是制定规范文件。2017年3月,在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眉府发〔2017〕23号),明确“构建三个流转平台、规范六步程序、完善三个风险防范措施”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目前,六区县级和乡镇均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公司,并开展农户委托、统筹项目、改善预流转土地基础设施、打捆包装流转项目、信息发布、挂牌公开交易等服务,有效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二是建立防范流转机制。针对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农民怕业主“跑路”,业主怕农民“难缠”,政府怕无限“兜底”等现实难题,探索创新“三级土地预推——平台公开交易——资质审查前置——风险应急处理”土地流转四步机制,全力畅通流转渠道,全程化解流转风险。三是总结规范流转经验。2019年在探索流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眉山市《土地经营权预流转服务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风险防范规范》和《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价值评估规范》等四个地方标准,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切实保护流转各方当事人权益。截至2019年底,全市农村承包地流转147万亩,占确权面积的41%,农户通过流转每年获得财产性收入10亿元以上。

三、加强用地保障,激活农村土地利用。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市、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时机集中开展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关于土地管理相关问题,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改变经营模式,优化管理方法,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增加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做好工作指导。市、县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积极指导乡镇开展“图斑化”操作,按照“放管服”要求,简化设施农业用地手续、降低用地成本,引导尽量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施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减少土地抛荒,增加农民收益。三是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实施土地整理,由政府统筹、打捆各级各部门涉农资金,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将分散地块整合归并,修筑梯田,建设道路、机井、沟渠、护坡防护林等农田和农业配套工程,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高产高标准农田。以此为基础,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引导承包土地集中流转,促进农村闲置土地得到规模化、集约化有效利用,实现产业化种植,助农增收,增强农民耕作积极性。

四、加强职业农民培育,推进新型农业发展

一是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我市于2014年首次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来,到2019年,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按照区县采取“职业素养-实用技术-营销水平”,省、市采取“理论教学-市内实践-省外考察”的培训方式,帮助培训农民提升理念、强化技能、发展规模,2014年至2019年全市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740名。二是形成认定管理制度。2018-2019年彭山区、丹棱县开展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探索职业资格准入机制,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10名;2019年整市推进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分级评定职业农民526人,其中:高级18人、中级175人、初级333人,有效促进农民从“身份化”向“职业化”转变。三是完善政策扶持制度。彭山区、丹棱县职业农民激励计划试点,2018-2019年为115名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资格且符合社保补贴政策的职业农民兑现社保补贴资金67.4万元。2019年选拔表扬了李相德、杨志明等10名具有较强示范带动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由市政府授予“眉州田园名星”称号,每人奖励5000元,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头作用。

衷心感谢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对以上答复是否满意或有其它建议,请填写反馈意见表。

关闭窗口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