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貌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坚持放管并重,提升国企市场竞争力的建议》(第3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规范治理,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一是深入贯彻“两个一以贯之”要求,结合巡察整改反馈意见,确保党建工作要求进公司章程全覆盖,制定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的决策事项清单。二是加强规范董事会建设,深化落实董事会职权改革,深入推进外部董事派驻制度,出台《关于建立市属国有企业专职外部董事队伍的实施意见》,循序渐进配齐公司外部董事队伍,规范企业董事会建设。三是制定《市属企业公司章程指引》,指导市属企业进一步规范完善公司章程,厘清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发挥公司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础作用。
(二)坚持放管结合,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系
一是完善监管制度,理清监管权力边界。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原则,制定出台《出资人监管权力清单(2020版)》、《市属国有企业投融资及对外借款和担保管理办法》和《眉山市市属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文件,缩减审批事项,增强企业自主经营权。二是改进监管措施,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整合出资人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等多方监督力量,形成监管闭环。三是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委机关选配经济金融类专业人才2名,组织党员干部轮岗交流、上挂学习、下派锻炼等方式,提升干部能力。
(三)聚焦主责主业,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一是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启动全市国有资本“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3135”、“583”、“443”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布局结构调整优化。二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千方百计增强造血功能。眉山发展公司和眉山国投集团经营性投资计划10.3亿元,包括尖子山综合航电、启明星电解焙烧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目前,完成投资4亿元,其中建筑垃圾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餐厨垃圾项目完成立项、可研、场平等工作。三是围绕开放发展,积极拓展合作空间。紧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重点工作,谋划包装医疗康养、充电桩系统、智慧物流园等项目,主动对接省属和成都市国企,瞄准省属国企产业投向,从补链、延链、强链上找项目,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共同参与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眉山国企发展能力。
(四)持续深化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转企改制,增强企业竞争活力。市供排水总公司、展通公交公司转企改制工作方案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目前后续工作有序推进,实现企业轻装上阵,转型发展。二是加快混改,引进优质资本合作。积极引进川发展大数据公司和联想公司共同筹建眉山大数据公司;引入川体产集团向市体投公司定向增资1470万元,拓展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体育基建与运营等;市宏大公司与眉山领地集团战略合作,眉山蘭台府、遵义蘭台府等房地产项目进展顺利,竞拍取得宜宾、泸州二宗房地产开发用地。三是“处僵治困”,清理低效无效资产。扎实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和“空壳公司”出清,正在推进宏图广告、兴达运业、源丰广告、勘察大队、宏源公司5家公司的注销手续。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系
一是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根本性转变。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方面都要逐步实现根本性转变,切实把工作重心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二是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用好授权放权清单,依法行权履职;同时,切实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强化能力提升、强化作风建设、完善管理制度等举措,着力提高国资监管队伍整体战斗力。三是着力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认真贯彻落实省上关于构建全省国资监管大格局的意见,加强对区县国资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扎实推动构建大格局工作落地落实。
(二)进一步推动市场化转型发展
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着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一是着力优化国有资本在产业和重点领域布局,充分发挥产业组织者角色。聚焦全市“3135”、“583”、“443”产业体系,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如东坡泡菜、竹产业等,加强与具有引领性、带动性龙头加工型企业合作,做强做优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推动国有资本投向战略新兴产业,在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方面,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在补链、延链、扩链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合作空间;推动国有资本投向现代服务产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和物流业,推进域内旅游资源开发,重点推进瓦屋山旅游开发,推动特色旅游业发展;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快建设布局数据中心、充电桩等新基建,更好发挥国有资本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二是着力优化国有资本空间布局,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一干多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和市委“一带一区一片”发展战略等重大机遇,积极稳妥对外投资布局、融入区域经济高地和推进域内协同发展。三是着力优化国有资本企业布局,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做强做优主业,突出主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深化改革
一是深化“2+N”市属国企整合重组。按照成熟一家,组建一家原则,在“2+N”框架下通过撤并重组打造N个定位清晰、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公司,做强做优做大文旅、水务、工投、城投、金融等专业化板块。二是稳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多方式推进混改落地。项目层面上的混改,逐步扩大国有资本在“新基建”领域、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与民营企业的合作。股权层面混改,处于充分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采取转让部分股权、增资扩股等方式,通过股权融合、资源整合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推动资产证券化。采取重点培育上市、并购上市公司、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式,着力提升市属国企资产证券化水平。
(四)加强党的建设方面
一是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党委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选优配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国资系统特点和人才队伍实际,优化机关和企业队伍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提高国资系统队伍整体素质。四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净化国资系统政治生态,为企业转型发展全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眉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0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