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建议和答复
 
回首页>>
眉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8号建议答复的函
2019-12-03 10:36   市卫生健康委 审核人:




吴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边远山区村卫生室建设的建议》(第68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举措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1258个行政村共有村卫生室1498个,在岗人员共2667人中,其中,乡村医生1806人,占比67.72%; 执业助理医师647人,占比24.26%;执业医师162人,占比6.07%;主治医师13人,占比0.49%;护士39人,占比1.46%。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1023人,占比38.36%;≧45岁<60岁940人,占比35.24%;≧60岁704人,占比26.40%。从购买养老保险情况看,已购买养老保险(不含新农保)1396人,占比52.34%。其中彭山区占比最高,达73.82%,其次依次为仁寿县54.12%,东坡区50.58%,洪雅县47.56%,青神县39.39%,丹棱县17.86%。

   洪雅县15个乡镇,159个行政村共有村卫生室193个,从业人员240人已购买养老保险(不含新农保)151人,占比63.92%。

(二)主要工作举措。

1.强化投入保障。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管理试点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卫生室建设、村医的使用、管理、退出等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全市村级医疗站所已达标建设,达到了“一村一室一负责人”要求;在村医退出机制上,逐步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和引导劳动年龄内的乡村医生自愿购买基本养老保险,各区县可根据自身财力情况,每年给予其适当的缴费补贴。洪雅县针对瓦屋山镇等的个别偏远山村存在地广人稀、村医老化等问题,通过由乡镇卫生院定期派驻、巡诊等方式,有效解决了村医服务能力不足、群众看病难等问题。今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新增5元经费也将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切实让基层群众受益。

2.强化人员保障。为充实乡村医生队伍,解决部分偏远山村缺医问题,今年,我市再次公开组织了乡村执业医师考试,经层层审核,共有80名45岁以下、具有中职以上医学学历的人员于11月3日参加了统一考试,合格人员将进一步充实到乡村医生队伍中,重点是充实到因村医老化、弱化等临时缺医村卫生室。近年来,我市已分批次考录持证乡村医生1806人,村医生逐步年轻化、专业化

3.强化能力保障。今年,已分批安排446名村卫生室人员安排至县级医疗机构开展集中培训其中,洪雅县有59人参加培训;选派20名骨干村医前往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集中培训30天,其中,洪雅县高庙镇、槽渔滩镇、洪川镇各派1人参加培训;同时,组建以全科医生为团队长、二级以上医院医生、骨干护士、乡村医生为成员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通过传帮带,提高村医生服务能力,全市已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201个,创建省级家庭医生示范工作室6个,完成签约134.67万人。通过各类能力提升培训、现场传、帮、带等,不断提高村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较好的满足基层群众就医需要。

4.强化待遇保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各渠道补助政策,确保4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助到村,严格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省和区县财政对村卫生室补助及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补助,全面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今年5月和9月,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联合对区县村医待遇落实等进行了抽查,未发现克扣现象。经统计,今年前10月,洪雅县村医月平均收入约3100元。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源分布不均衡受待遇、地域等的影响,乡村医生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平原、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一个村有几个村医,但部分山区、较贫困的地区,乡村医生匮乏,人员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财政投入不足中央财政自2009年以来投入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后,明确“十三五”期间不再予以投入,对村卫生室建设,地方上配套资金也基本没有,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又明确不能用于基建和大型设备投入,导致近年村卫生室虽然上一轮基层能力建设中央财政对部分机构配备了一些必要的设施设备,但有些在基层还不适用,设备闲置,有些已经陈旧不堪。

(三)服务能力不足。目前我市的乡村医生,专业背景偏弱,年龄结构老化,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因此,整体服务能力相对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做好人才培养规划。把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卫生健康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制定规划、加大投入、改革用人体制机制,完善政策,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二是大力推行村医“乡聘村用”乡派驻村等方式,对在岗村医实行一体化管理。三是在继续实施农村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切实可行的定向医学生诚信制度,确保定向生能回到农村、留在基层。

    (二)进一步落实待遇保障。在严格执行乡村医生各渠道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村医养老保险和退出后生活补助等政策,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三)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一是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不断完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二是继续加大人员培训力度,重点加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识培训,提升业务水平。三是大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规范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管理,调动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广大农村居民的第一道健康屏障,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群众就近看病就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环节。我委将多措并举,加强村卫生室综合建设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当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附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反馈意见表



                   眉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1118


(联系人:蒲盛平 ;联系电话:13990321466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市政府办公室。


关闭窗口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4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