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建议和答复
 
回首页>>
眉山市农业局对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9号建议答复的函
2018-12-27 09:56   市农业局 审核人:

马兴援代表:

你提的《关于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径,推进“‘三网’配套、生态恢复、循环利用、质量提升、环境保护”五大工程建设,构建“基础牢固、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产村融合、产品安全”的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断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眉山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

一、建设规模大。一是集中连片建设。在“一城三园七带”集中实施,连片打造,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示范区8个,示范面积12.4万亩,达到“六良配套”、“四新示范”。二是县县有亮点。2016-2017年,东坡区、彭山区在成乐高速两侧新建示范区面积3.54万亩,形成1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带,仁寿县在洪峰、曹家、富家等五个片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基地7.4万亩;洪雅县在中保镇和将军乡围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97万亩;丹棱县在双桥镇新建示范区0.94万亩;青神县在罗波乡新建示范区0.89万亩。

二、产业发展好。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优势农产品基地有机结合,突出主导产业,建设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9.62万亩。建成东坡区稻/菜轮作轮作粮经复合基地、彭山区水稻制种、葡萄基地、中药材基地、仁寿县珠嘉粮食基地、洪雅县中山茶叶基地、丹棱县双桥不知火基地、青神县南城油菜基地等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15个。东坡区“中国泡菜城”成功申报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列全国第一。大力发展晚熟柑桔产业,建设中国晚熟柑桔优势区,我市晚熟柑桔产业种植面积位居全国之首。

三、综合成效高。一是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改造区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示范区平均每亩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50公斤,示范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以上,耕地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培育现代农业业主212个,经营面积4.67万亩。二是农业科技应用步伐加快。通过“四新”示范“六良”配套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率85%以上,化肥使用量下降1.11%,农药使用量下降7.04%,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58%,耕地规模流转面积增长率(流转30亩及以上除以承包耕地面积)提高1.5%,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粮食产量能力达1.42万吨,新增产值达5347.97万元。

你提出的《关于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针对你提案中的建议向上争取有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乡村振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经与市财政局、国土局、发改委等相关单位沟通了解,情况如下:一是彭山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9.7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3.6%,远超全市高标准农田40%的占比;彭山区2018年已批复5个项目,建设2.14万亩高标准农田,分别为: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粮菜轮作种植基地改建项目、3个土地整理项目,合计投资3142.09万元,建设区域位于彭山东部的江口、黄丰,西部的谢家、义和、保胜;二是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整合、政策管控等宏观调控作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为统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产业兴旺为方向,推动产业升级、价值升位,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截至目前,我市2018年已争取、整合有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20余个,投入资金19175.43万元,计划建设15.15万亩高标准农田;三是高标准农田,不应当仅仅局限于高产量、高效益,还应当兼顾生态问题。农业作为眉山的基础产业,理应更好的贯彻落实生态理念,走“绿色”之路。而开发高标准的生态农田,更应该成为基础当中的基础。我们要少使用化肥、农药,多用对土壤有益的有机肥,通过“秸秆还田”等方式,加强废物循环利用,在实现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农田的生态质量。四是农业部门将以高标准的农田建设为抓手,发展新型现代农业的基础步骤。只有把牢基础关,才能实现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的健康转变,进而刺激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建设乡村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今后我局将继续抓好相关工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做出积极努力,再次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


眉山市农业局

2018年6月21日

(联系人:杨海龙;联系电话:028-38195300)

关闭窗口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4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