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由眉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眉山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眉山籍著名作家刘小川新书《苏东坡三百篇》暨《品中国文人》(全五卷)作品研讨会,在眉山东湖饭店举行。上海文艺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毕胜,眉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立胡左格,市文联党组书记李树伦、一级调研员王莉茹,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中心副总经理梁勇,上海文艺出版社原创文学出版中心副主任江晔,文学评论家、乐评人、影评人、电影《皮壳之下》文学统筹、网易云音乐随笔集《有没有一首歌让你热泪盈眶》主编张攀,影视剧导演肖瀚,音乐剧《苏东坡》策划、投资人周天祥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眉山市本土作家及东坡文化讲师团成员共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眉山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胡永恒主持。原眉山市政协主席王影聪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小说界》原主编魏心宏发来贺信。
王莉茹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为引语,代表市文联致辞。眉山是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眉山市高度重视和发展以东坡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引,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文学艺术创作事业繁荣发展。刘小川从小受到三苏文化熏陶,对苏东坡的感情与常人不一般,对苏东坡的阅读、解读也与常人不一般。他从各个层面各个维度,让读者全方位认识苏东坡,了解苏东坡,从而爱上苏东坡。除了写苏东坡,刘小川还讲苏东坡,并牵头成立了东坡文化讲师团,手把手带出了56个弟子,师徒共努力,在全国各地宣讲苏东坡,宣讲优秀传统文化。
刘小川在会上畅谈了这些年的创作体会,并分享了他在人物传记创作上的思考。人物传记是一块洼地,但人物传记不好写。既要尊重史实,又要写得好看,这是人物传记的两难。原因是不好把握写实与文学想像的分寸,往往泥古、掉书袋而不自知。作家们写的传记,往往过分虚构。虚构是还原历史情景必不可少的方式,但虚构的核心问题是对历史人物的精准把握。中国古典文献浩如烟海,打得通是好汉,打不通就麻烦。我们经常讲的三个打通:打通中西,打通古今,打通雅俗。宏观对历史的把握与微观进入的同时,让历史当下化。如今,传统文化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作家是思考未来与当下的人,是活在现实与理想中的人。好作家有两种力:穿透力与表现力。哲思长一寸,文学长三尺。传记文学的表现力从何而来,重中之重,把握住人物的精髓,展开合理的想像。刘小川警示作家们,要对写作激情保持高度警惕,避免思维固化,从而避免写作风格固化。
“文脉贯通、斯文在兹”。毕胜这样赞誉眉山。他说,《品中国文人》畅销16年,至今累计重印140多次,不仅在业界、学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在全国范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传记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形式,它不仅记录了文人的历史成就和贡献,更是我们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不断传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传记呈现了勤劳、勇敢、智慧、诚信、求索等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在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今天,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系列,不仅是以艺术创作来进行文化传承和表达,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蓬勃昂扬的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追求与体现。这套汇聚作家雄厚的文学笔力、丰富的艺术再现力和广博的人生阅历创作而生的丛书,为观览先贤文人的人生卷轴,体会中华文化的有力脉动,提供了全新途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同,天下大同。江晔表达了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期待。她希望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达到新的融合发展,迎来万象共生。
张攀对刘小川作进行了深度解读。他认为,刘小川总会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细节上发力,精准地临摹和还原人物的思想一面。别人写作有一把刷子,刘小川格外有一把刀,他的刀锋,有时像黑格尔,有时像罗素,但总会像海德格尔。他的发散不是无边的发散,也不是漫无目的发散,他有个出发点,发散出去还有个落脚点。刘小川把落脚点选在当下,把思想投入当下,有效地指导当下,启发当下,切实地解决当下的问题,这才是刘小川一次次地进行生活追问、技术追问、文化追问的价值所在。这套书有深度的意义,它为广大读者梳理了我国古代的文脉,让我们读到古代文学史的沿革,读到文学文风的迭代更新,也读到了文人思想的继承与扬弃。《品中国文人》系列有着文化自信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双重文化属性,刘小川在为浸润自己和这个时代负责。
东坡文化讲师团成员、作家孙文华说到,《苏东坡三百篇》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苏东坡讲透,还原一个真实的苏东坡。作为资深苏学专家,中国传记文学的核心者,刘小川剪裁自是潇洒自如,游刃有余,能从宏阔处思,又能从细节处见功夫、见眼力、见笔力。
《百坡》编辑、作家陈立说,《品中国文人》五卷,三万五万字写透一个人,品出了新意和深意。其细节迷人,真实有力。人物众多,窥探人性。文字充满哲思,有诗兴有禅意。并引用蒋子龙先生的“小川已成江河,波澜壮阔,气势非凡”来赞誉刘小川。
梁勇先生在发言中透露:《品中国文人》至今发行已近1亿码洋。眉山本土作家龚莹莹,东坡文化讲师团成员江霞、杨惠、蒲艳红、李艳、刘芳、郑春艺、徐小雅、赵桌娅、汪丽英等,也在会上作分享发言。
李树伦讲话表示,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激励更多作家创作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眉山本土元素的精品力作。《品中国文人》系列丛书成功的奥秘在于应运而生,满足了广大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求。刘小川创作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志存高远,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宁缺毋滥”的独特创作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是每个眉山作家的使命和担当,如何在这伟大的事业中有所作为,刘小川用他的写作、用他的成功给我们做了榜样。希望眉山作家们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真正做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个大舞台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立胡左格在讲话中认为,刘小川的作品文史哲融合,具有丰富的哲学哲思。做到了古今贯通、中外贯通。作品和现实结合很好,不仅用古人的东西来映照今天,也表达了今天的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兼容性好,雅俗共赏,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营养。希望眉山作家艺术家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和把握“两个结合”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中找到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着力点和落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