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文艺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眉山 > 眉山文艺 > 正文

周成仕:百米长卷敬东坡

发布时间:2023-12-29 浏览次数: [字号: ] 打印

百米长卷敬东坡

——周成仕中国画《苏轼与眉州》观后记

方永江

“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近日,“回望千年·苏轼与眉州”周成仕中国画百米长卷在苏辙公园文定楼如期开展。长卷高0.73米、宽113米,寄意渊微、旨趣清明,人物和融而望远,情景辉映而敞亮,悠悠其韵而上霄,灼灼其华而腴美,受到了广泛关注。

周末的一天,我专程前去观展。甫一入室,即受到强烈的艺术冲击,瞬间既置身宋时眉山与苏轼的雅集,又真切地活在当下眉山建设“一心三地”致敬先贤的现场,不知今夕何夕。苏轼:千古第一文人;眉州: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苏轼与眉州”长卷画中之义、画外之旨,让我激动不已,下面尝试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观感。

千年的视觉。复旦大学王水照教授参观三苏祠后,题留:“说不全,说不完,说不透,永远的苏东坡。”苏轼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卓越的文学成就以及以民为本的家国情怀,无疑是艺术创作的富矿。仅至目前,以苏轼为创作题材的作品,眉山就推出了《人生得遇苏东坡》等系列微视频,制作了《东坡地图》《不孤独的美食家》等双语短视频,开展了《高山仰止·回望东坡》陈列展,上演了《诗忆东坡》现代舞台剧;此外,话剧《苏东坡》、动画片《少年苏东坡传奇》、诗剧《苏东坡》、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文学作品《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是父是子:三苏家风家教》……坚定文化自信的“眉山载体”精彩纷呈。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的时代,画家周成仕不落窠臼、不拘泥于前人已有的成绩,甘于寂寞、以千年的视觉创作了这幅百米长卷,展示了画家独特的艺术个性。独辟蹊径、独得其妙,开鸿篇巨制致敬先贤先河,填补了三苏题材宏大艺术创作的空白。

千年的主体。正如画家在序言中所写,“故里孕育苏轼,苏轼光耀故里。苏轼的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度过,及壮出仕,数十年间,身行万里半天下。一路走来,乡愁永随。”我想,艺术地再现苏轼与眉州的深情厚意和山川风物,突出苏轼在长卷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是画家创作此幅画卷的初衷。

记得住乡愁,关键就在于要“记得住”。故乡对苏轼的塑造,可谓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能引起波澜;苏轼对故乡的重塑,可谓一粥一饭、一丝一缕,都能气象万千。如何取舍呢?苏轼曾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又说:“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作文如是,作画亦如是。周成仕生于斯长于斯,长期服务于眉山文化工作,深受三苏文化熏陶,深得个中三昧。他反复斟酌,精心选择包括苏池瑞莲、蟆颐晚照等古眉州八景在内的十个场景,创作这幅鸿篇巨制,寓意良深。

千古中岩,人文荟萃。中岩内有龙湫,在悬崖峭壁之下,花竹如绣,澄潭一泓。潭中有鱼潜隐其间,游人击掌,群鱼应声而出,若会人意。当年苏轼在中岩书院求学于王方。王方盛会县内名流,相约在龙湫投笺荐名,均不中意,唯有苏轼与王方之女王弗笺荐“唤鱼池”巧合,王方即请苏轼手书“唤鱼池”刻于崖壁之上,并将爱女王弗许配苏轼为妻。

苏洵家族墓地有景短松冈。这里是苏洵、程夫人、王弗的墓地以及苏轼、苏辙的衣冠冢。墓地近旁有老翁井,苏洵作有《老翁井铭》。山上遍植松柏,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写下千古第一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悼念去世10年的妻子王弗……

画卷中的这些场景都艺术地展示着苏轼爱家乡爱亲人的鲜明形象,绘画主体十分突出。

千年的回味。苏轼登科后,数十年间宦游天下。在许多诗词、文赋、信札中都抒写了思乡之情。《蝶恋花·京口得乡书》中表现得尤为强烈:“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回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家乡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苏轼,为纪念苏轼,三苏祠内塑有苏轼盘陀像,周遭青翠欲滴的竹子正是苏轼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眉山还在东坡湖畔重修远景楼,楼高十三层。时人有诗赞曰:“醉月水舞玻璃江,超然寒堆瓦屋雪。朝发眉州怀三苏,夜泊东湖思黎侯。一湖碧波大江东,满目青山壮志酬。追慕先贤常登高,远景应在楼外楼。”成为眉山标志性建筑。结合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三苏祠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维修。经过精心修缮,三苏祠再次焕发青春,继续散发独特的魅力。

去乡万里,故乡始终望苏。这些场景,还是那般孕奇蓄秀、郁然千载,载得起烟雨人生的离恨别愁,泊得下天涯倦客的不系之舟。万里归来,苏轼终是怀乡。这些场景,还是那般青春飞扬、壮怀激烈,记录着奋厉当世、不残鸟雀、不发宿藏、敦亲睦邻的家族叙事,传承着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三苏家风。“半路出家”的画家从厚植学养、胸有丘壑、点度相融、整体把控四个方面砥砺自己,始终以景仰的心态,谨守古朴、典雅、人文、大气理念,认真研究,不断探索,五年磨一画,完成了这幅让人回味无穷的心血之作。

千年的收获。首先,无疑是创作者经年累月潜心创作的“成绩单”,展示了画家在新时代中国画创作领域孜孜不倦的追求;画家将之无偿捐赠三苏祠博物馆,表征为眉山艺术馆藏添进新元素,实则为文化其精神;驻足其中,既享受了高雅的艺术盛宴,又陶冶了家国情怀,不啻为东坡文化月百花齐放的压轴之作!眉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袁泉在作品研讨会上说:“这幅作品,观者不仅感受到中国绘画语言的淋漓尽致和无穷魅力,也能感受到东坡的人文风骨和豁达情怀,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作品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回望千年的心灵之旅,也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应当是中肯、精当之论。

岁月静好,江山不老。守传统文化之正,创时代画卷之新,周成仕艺术之树常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6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