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文艺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眉山 > 眉山文艺 > 正文

永远的赤水 永远的赞歌——评巨幅创新型中国画作品《赤水之歌》

发布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 [字号: ] 打印

近日,一幅名为《赤水之歌》的巨幅画作在网上引起关注。这幅作品是知名艺术家谢泰伟先生为庆祝建国75周年而创作,作品以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中的场景为背景,以当今现场人物活动为主线,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情节,展现这场战役带给人们的精神震撼,传递出深刻的历史意义。在此,我们将对这幅作品进行深入的艺术评论,探讨其艺术价值、创作手法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赤水之歌》 (185 X 210) 作者:谢泰伟

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四川省贵州市习水县,是为纪念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而建立的。该馆通过巨型雕塑、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多种方式,生动地再现了红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指挥下,巧妙地四渡赤水,甩开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最终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

《赤水之歌》以其宏大的尺寸(185X210厘米)和劲键的笔触,成功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铮铮铁骨及风彩,也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面对战争史上的奇迹,每位参观者都对老一辈革命家由衷赞叹与敬佩!导游和志愿者大声宣讲,热血青年列队宣誓,坐在轮椅上的老知识分子心潮起伏,连外国游客都毕恭毕敬……

在创作手法上,《赤水之歌》展现了艺术家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家运用了中西融合、兼工带写的绘画技法,不仅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精准描绘,更追求笔墨之间的意境与韵味,使画面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赤水之歌》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赤水河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地标,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艰苦卓绝和英勇奋斗。这幅画作通过对赤水河畔恶劣环境的写意再现,寓意着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与建国75周年的庆典主题相得益彰,使这幅画作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赤水之歌》在宣传价值上也具有极高的潜力。作为一幅纪念长征90周年、庆祝建国75周年的献礼作品,它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还能够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赤水之歌》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深刻文化内涵的优秀画作。它不仅在绘画技巧、色彩运用和构图等方面表现出色,更在主题内涵和时代精神方面达到了较高的境界。这幅作品无疑将为人们提供一次难忘的视觉盛宴和精神洗礼,同时也将为中国的艺术事业和文化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我们期待这幅画作能够在未来的艺术界和文化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国宝中心艺术总监 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6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