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动态 >> 区县动态 >> 正文

青山叠翠洪雅县国有林场:一片林的“两山”转化路
2025-11-17 10:29  市林业局 [字号: ] 打印

十一月深秋,洪雅县国有林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山风拂过,带来落叶与泥土混合的醇厚气息,林间光影斑驳,工人们正在林隙间补植八月竹苗,为这片生态碳库添上新绿。作为川西重要的生态屏障,洪雅县国有林场不仅是全国碳汇试点单位之一,更是一座正在呼吸的“绿色银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不是标语,而是写进年轮、融入土壤的生动实践。十多年前,这里还有大片人工柳杉纯林,生态功能单一、固碳能力有限。如今,通过“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立体消纳碳汇资源”“碳汇+”的多元拓展,洪雅县国有林场走出了一条“增绿又增收、固碳又富民”的绿色发展新路。

巧经营:一片林的固碳升级之路

2024年起,洪雅县国有林场启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以“粮库+碳库”为抓手,推动森林从“绿起来”到“强起来”。洪雅县国有林场累计投入15.25亿元,实施生态修复6.49万亩,森林蓄积年均增长14.4万立方米,人工林单位蓄积达19.2立方米,是全国同类林分的3.4倍。

“我们从源头抓起,建成了全省首个杉木第3代无性系种子园,良种材积增益超30%。”洪雅县国有林场国家级杉木柳杉良种基地管理中心负责人指着苗圃中整齐的杉木苗说道,“这些‘超级树种’就像森林里的‘碳捕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远超普通林木。”

在林下,洪雅人探索出“林竹共生”的复合经营模式。3万余亩中近熟林通过抚育间伐,保留木株数控制在50株左右,郁闭度不低于0.6,形成“上有乔木遮阴、下有竹笋生长”的立体结构。初步监测显示,该模式年增碳汇可达4.41万吨,实现“林上增汇、林下增收”。

而对上世纪种植的柳杉纯林,洪雅县国有林场采用“抽针补阔”方式,补植桢楠、香樟等乡土树种,改造退化林9000余亩。走在改造后的林间,桢楠幼苗在柳杉林荫下茁壮成长,形成层次丰富的混交林。“这样的林子更健康,碳储量也更高。”管护站技术员老陈笑着说:“经初步测算,每年可实现增汇1170吨,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广消纳:碳汇价值的多元实现路径

有了“碳家底”,如何“变碳为宝”?洪雅县国有林场提出“公益性消纳与有偿性消纳双轮驱动”,构建起立体化碳汇消纳体系。

洪雅县国有林场与科研机构合作,设置35个固定监测样地,对5.6万亩森林开展碳汇潜力测算。结果显示,年固碳量达2.8万吨,潜在市场价值超200万元/年。这一成果吸引了苹果、立讯等企业前来合作,推动碳汇走向市场。

2023年,洪雅县国有林场完成5963.8亩森林碳汇的审定核算,编制完成《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报告》,预计实现碳汇交易收益59万元,实现碳汇价值转化“零突破”。“这标志着我们成功打通了森林碳汇价值实现的关键一环。”洪雅县国有林场碳汇项目负责人表示,“此次核算与审定工作,为我们后续全面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碳市场交易,奠定了坚实的方法学基础与规范的核查路径。”

在公益层面,洪雅县国有林场每年投入千万元管护经费,守护98.8万亩森林。同时携手保护国际基金会、大金集团等,公益造林300余万元,为碳中和注入持续动力。站在玉屏山野鸡坪上,护林员指着远方新造的碳汇林说:“这片林子不仅固碳,更是我们留给子孙的绿色银行。”

碳汇 + :一片林带活一方经济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财富,是“两山”转化的关键。洪雅县国有林场以“碳汇+”为抓手,推动森林资源多元增值。

“碳汇+森林康养”是其中亮点。玉屏山森林康养基地从洪雅走向全国,202519月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女士说:“在这里呼吸一天,能‘洗’掉一周的疲惫。”基地形成“以林促旅、以旅兴林”的良性循环,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蓬勃发展。

“碳汇+林下经济”同样成效显著。林下种植八月竹6.9万亩,年产值预计4140万元;厚朴、石斛等中药材3380亩,年产值超千万元。洪雅县国有林场通过“林场+企业+农户”模式,带动药农种植云木香、川牛膝等1309亩,助农增收可超100万元。正在林间采收石斛的药农老王笑着说:“以前出去打工,现在守着林子就能赚钱,日子越过越甜。”

更值得一提的是“碳汇+司法”创新机制。洪雅县检察院、法院、林业局联合印发文件,建立“司法+林业碳汇”工作机制,累计归集生态修复赔偿金1200余万元。县林业局负责人表示:“这套机制让破坏生态者付出代价,让修复生态者有动力,形成法治闭环。”

未来之路:从“碳库”到“共富样本”

洪雅县国有林场的下一步,依然围绕“碳”字做文章:新增造林1.2万亩、抚育中幼林3.5万亩、开展近自然经营5万亩以上;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拓展碳消纳渠道,提升“碳汇+”品牌影响力。

无人机在洪雅县国有林场上空盘旋,万亩林海随风起伏,宛如绿色海洋。洪雅县国有林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聚焦两大核心任务:一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科学管护森林资源;二是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绿色发展增效。如今,这片林海不仅有效发挥了固碳增汇的生态功能,更通过创新机制实现了生态惠民、产业富民,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案例。”

夕阳西下,护林员的脚步声渐渐远去,而这片森林的固碳故事仍在继续。在这里,每一棵树都是生态文明的见证者,每一片叶都在诉说着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动人故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