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法治文化阵地赋能普法 法治春风“入仁心”
2025-10-29 19:11  市司法局 [字号: ] 打印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行走在仁寿城乡,一股劲吹的“法治春风”为这丰收的季节增添了别样的景致——它或是汪洋法治文化街区长椅靠背上一句贴心的法律提示,或是珠嘉镇田埂旁描绘着《民法典》故事的助农彩绘墙,又或是青少年在VR设备前发出的一声关于禁毒的惊叹......这股春风,源自仁寿县在“八五”普法进程中精心打造的法治文化阵地。

近年来,仁寿县以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强引擎”,突破了传统普法“宣讲式”“灌输式”的局限,通过与乡土民俗交融、与生活场景结合、与现代科技共振,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可观、可感、可触、可玩的“生活指南针”。一座座“家门口的法治课堂”拔地而起,成功激活了全民普法的“一池春水”,推动法治精神从“纸上条文”真正走进群众内心,一幅“法入仁心”的丰收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走进大化镇水利社区,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与法治元素相映成趣。青瓦白墙间,核心区域的法治文化长廊并非简单罗列法条,而是将《民法典》、反诈骗法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法律,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和社区真实案例进行生动解析,让专业法律知识变得“看得懂、记得住”。广场中央的“法治故事墙”,以古朴的浮雕形式,再现了“包公掷砚”“徙木立信”等古今法治典故,引得居民驻足品味。一旁的普法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法治动漫和律师解读视频,而全年常态化开展的法治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活动,更是让这里成为了社区居民休闲娱乐与学法明理的“双料”热门地。

如果说大化镇的法治广场是“古韵新风”,那么珠嘉镇棚村的普法阵地则充满了“田园丰收”式的乡土气息。作为“天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创新性地走出了“农耕+法治”的特色路径。以“天府粮仓·法韵珠嘉”为主题,法治助农彩绘墙描绘着田间地头的法律故事,二十四节气法治景观将农时与普法结合,法治谜语互动景观让村民在猜谜中学习法律知识…… 在这里,宪法、民法典、村规民约等内容,都化作了长廊、广场、浮雕墙的一部分,“法治助农,家和业兴”的氛围扑面而来。

还有黑龙滩镇四海社区将“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融入法治广场建设,以及汪洋法治文化街区将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仁寿县的法治文化阵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它们如同散落在城乡的“文化珍珠”,共同串联起一条让群众可亲、可近、可感的法治风景线。

面对数字化浪潮和年轻一代的全新阅读习惯,如何让普法“活”起来、“潮”起来?仁寿县通过引入VR、3D互动、物联网等现代科技,一批科技感十足的普法新场景应运而生,让学法从一项“任务”变成了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

在仁寿县青少年毒品预防互动体验馆,300余平方米的空间里几乎找不到一张宣传单,取而代之的是20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黑科技”设备。“快,掩护我!”在“毒贩巷战VR体验区”,学生们戴上VR眼镜,化身为缉毒警察,在虚拟巷战中沉浸式感受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性。在“3D游戏互动终端”,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闯关问答,系统学习禁毒知识。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VR KTV毒品体验”,设备通过模拟吸食不同毒品后产生的眩晕、幻觉等生理感受,让体验者深刻认识到“吸毒一口,落入虎口”绝非危言耸听。这种将声、光、电技术与禁毒宣传深度融合的方式,彻底改变了“被动灌输”的模式,引导青少年在“玩”中主动探索,自觉远离毒品。

同样直观的普法体验也发生在仁寿县法院的知识产权展示区。这里没有枯燥的法律讲解,而是用“实物说话”。展柜里,假冒知名品牌的白酒、仿冒的运动鞋包、山寨的网红辣条等“高仿”侵权产品与正品并排陈列,旁边的对比图解清晰地标注出真伪差异和侵权手段。“原来包装上的这个防伪码是这么看的!”“这个鞋的走线完全不一样!”参观者在直观对比中一眼识破“李鬼”的伎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扎根。这种“眼见为实”的普法方式,其冲击力和记忆度远胜于千言万语。

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如同强劲的引擎,持续为仁寿的法治建设注入动能。春日的播种,迎来了秋日的收获,普法工作的成效最终转化为公民法治素养与基层治理效能的“双提升”,实现了普法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最显著的收获,是公民法治观念的全面增强。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成为行动自觉;浓厚的学法氛围让法治精神融入青少年的成长基因;曾经对簿公堂心生畏惧的村民,如今在处理邻里纠纷、土地承包等事务时,能主动寻求法律咨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企业管理者也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依法经营”,自觉规避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风险。

公民法治素养的提升,直接促进了依法治理效能的硕果累累。在基层,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导向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成效斐然。村(社区)的专职人民调解员们深入田间地头、邻里家中,将大量矛盾纠纷排查在源头、化解在萌芽。数据显示,调解成功率超过98%,“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和谐有序的社区实景。

从一座广场到一条街区,从一个展厅到一片乡村,仁寿县的法治文化阵地已经突破了“静态展示”的传统框架,成为了集宣传教育、互动体验、法律服务和文化实践于一体的动态普法平台。它们如同春日播下的良种,如今已在金秋时节收获了丰硕的果实——那便是根植于群众内心的法治信仰与和谐安宁的社会图景。

这股拂遍仁寿城乡的法治春风,不仅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更涵养了新时代的公民精神。可以预见,随着这些普法“强引擎”的持续轰鸣,仁寿“法入仁心”的实践将更加生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仁寿、法治仁寿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