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我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案例经验全省交流 |
2025-09-22 09:43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
近日 四川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获奖作品现场交流活动举行 我市带着荣获特等奖的案例 《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的眉山路径》 从为何做、怎样做 取得成效、问题与反思 四个方面作了分享交流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6〕2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主要涉及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等方面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基于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机制。 一是基于高考改革需要,高考“两依据,一参考”招生录取,需要中考与高考接轨; 二是基于改革试点需要,被省教育厅2次确定为改革试点市州之一。 改变学校对学生评价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片面评价等行为,导向学校管理、育人评价、特色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从“育分”向“育人”转变。 请辽宁、吉林、山东、湖南等地运行公司或教育集团到眉山来介绍使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运行情况,到先进市州如湖南长沙等地实地考察,结合我市个别学校先行先试的实际,大胆探索,形成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明思路:建立“市上统筹谋划,区县指导推进,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思路,区县负责小学、市上负责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机制;构建了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打造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基于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机制,先后制发《眉山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眉教体发〔2017〕58号)、《眉山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试行)》(眉教体发〔2018〕5号)、《眉山市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从2017年秋季初一年级起实施,于2021年向小学延伸。 强保障:2019年,全市投入360余万元,构建“眉山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www.mszhsz.com);系统关联学生学籍系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系统、中考报名及录取系统;先后3次优化评价指标和评价系统,确保系统使用更快捷;2023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20余万元运维和等保测评经费,确保系统运行有保障。 小学阶段 按照1~3年级、4~6年级分段实施学期综合素质评价,从5个维度量化计分,其中思想品德25分、学业成绩25分、身心健康20分、艺术素养15分、社会实践15分,总分100分。根据得分换算每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小学阶段采取纸质方式记录。 初中阶段 使用一级开发四级(市、县、校、学生及家长)使用的“眉山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www.mszhsz.com),实施“学期综合素质评价+毕业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 (1)学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日常评价+学期评价”方式,日常评价20分、学期评价80分(思想品德15分,学业成绩35分,身心健康10分,艺术素养10分,社会实践10分),总分100分。采取定性与定量方式,根据学生得分换算每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 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学校特色指标体系。 三级指标体系即根据国、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建立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5个一级指标;建立“爱党爱国”“体质健康”“劳动创造”等小学15个、初中11个二级指标;建立“参加学校组织的扶弱助困、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每天体育综合活动不低于2小时以及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参加学校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或琴棋书画文艺汇演等活动,具备至少一项体育和艺术技能”等小学42个、初中21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模式。 学校特色指标体系是学校在“学期评价”维度中可以增设学校特色指标,使评价更接地气,更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 日常评价 初中增加日常评价,学校结合学校特色发展、德育活动、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自己设定日常评价标准,每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来加减分,学生均能在系统中监督本班同学加分减分,可提出质疑,使得评价更加公正公平,利于规范学生行为、激励学生进步、强化班级管理。 学期评价 根据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维度指标体系,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初中要求上传除学业成绩外的每个维度1张图片或文字描述资料到系统,若未完成或未通过班主任审核,学生将不能在指标评价中得满分,有效避免评价流于形式。同时设置“自评—组评—班评”3个评价环节,小学分别按3:3:4比例折算,初中分别按2:2:6比例折算;今年初中调整为“自评—班评”2个评价环节,按5:5比例折算,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 审核公示 在学期评价等级生成中,设置“学校公示—学生查询—有异议的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诉仲裁—区县复核审查”4个审核环节,确保评价结果公平公正。 评价档案 小学将每学期的综合素质等级归档到学生成长记录袋;初中在系统中保存评价过程及结果的电子信息,系统生成的毕业评价报告学生可下载保存。 小学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作为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来,学校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主线,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德育工作、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有机结合,将综合素质评价融入学生“五育”发展,在发展中写实性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真正让评价成为班级管理、家校沟通、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校育人水平的新途径。 即便评价体系前瞻性地囊括了学生体质健康、艺术测评、研学实践、科技创新、劳动教育等内容,也需要学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特色、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等,自行设置日常评价标准或增加学期评价特色指标,给予学校较大的自主性,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使评价体系更加灵活而实用。 如:东坡区实验中学将每月举办的主题活动、青神县初中进行的“三美评价”、洪雅县田锡中学实施的田锡文化、仁寿县华兴中学开展的实践基地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 截至目前,已有125所学校自行设置日常评价标准6534个,增加特色指标122条。 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过程育人,班主任通过系统,随时可了解、记录学生日常表现、取得成绩等,同时对扣分的学生进行敲打和激励; 家长绑定学生账号,随时进入系统查看孩子表现,关注孩子成长,成为学校老师的好帮手; 更加注重结果运用,全市将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通过评价等级划等入围录取方式。 2024年,中考共有4363名综合素质评价A等级的学生通过“定向切块”就读省级示范高中,其中94名学生实现降分录取。 2025年,中考共有4204名综合素质评价A等级的学生通过“定向切块”就读省级示范高中,其中112名学生实现降分录取。 先后有省市各级领导莅眉调研,对评价工作给予指导和肯定,并吸引周边兄弟市州前来考察学习。 2020年,东坡区实验初中在全省教育工作视频会上作了《用实用活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交流发言,《让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都被肯定》在教育导报第72期刊载; 2021年,《眉山市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四川省教育厅第98期简报上刊载; 2023年,《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五育”发展水平评价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获一等奖。 市区县坚持将评价工作纳入学校目标考核、教师绩效考核,指导学校完成每月、每期的评价任务,倒逼学校开展丰富综合素质评价活动。 通过电子白板、微机室、教师或家长的电脑或手机、系统里的“班级相册”等形式,克服学生不带手机进校园的困难,实现要我用到我要用的转变。 市区县根据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每三年对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如:减少上传图片和文字描述的材料、减少“组评”环节,使得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市区县应对基层使用情况开展调研,适时升级系统。 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将初中评价系统向小学延伸,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