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众多媒体齐聚眉山,系统梳理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眉山样本”
2025-04-15 17:15  市水利局 [字号: ] 打印

——中国水利报社联合多家中省媒体赴眉山开展水生态建设联合采访

时值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近日,中国水利报社社长李国隆率领由中国水利报社、新华社四川分社、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农村日报、四川经济日报等多家中省媒体组成的联合采访团,深入眉山市东坡区、洪雅县、青神县等地,共同开展了一次水生态建设的联合采访活动。采访团围绕现代化灌区建设、水域经济培育、生态价值转化等创新实践进行采访,系统梳理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眉山样本”。

采访团首站探访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了解水资源保障如何助力“天府粮仓”丰收。醴泉堰灌区作为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通济堰灌区的末级渠系,在本市粮食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永丰村在灌区范围内,成绩尤为突出。依托充足的灌溉用水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永丰村已成为省内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

接着,采访团前往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白果乡官厅坝村天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青竹街道兰沟村等点位。

在高台镇百家池村,采访团了解到,当地农水厂的年提水能力达到50万方,已于2023年投入使用。新建的提灌站从沙溪河取水,通过14公里的管道输送至山区蓄水池,采用自流、滴灌、喷灌等方式灌溉5000余亩果园和4000余亩良田,显著改善了生产用水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有效解决了当地“靠天吃饭”的问题。青神县通过推进全域现代化灌溉,基本建立试点区农业用水“五个三”机制,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在白果乡官厅坝村天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采访团了解到,园区分为生态产业区、生态修复区、科普宣传教育区、水土保持措施示范区和官厅水库库区。当地依托青神县学道街小学校外实践基地,重点进行科普教育。自2020年被批准为省级示范园以来,园区开展多项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和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年接待学生20000余人次、干部职工1000余名。

在青竹街道唤鱼公园和瑞峰镇天池村,采访团了解到,青神县以建设目标为导向,实施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程,投资1.5亿元实施了7个工程类项目和10个非工程类项目。通过这些措施,岷江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优质水生态底色带动文旅消费,点燃“萤火经济”,水生态价值成功转化为“水域经济”。

在洪雅县柳江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烟雨柳江”,采访团了解到,烟雨柳江水利风景区所在的花溪河,2024年荣获“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景区水利工程以花溪河、杨村河防洪治理工程为核心,两岸堤防建成约14.5公里,工程突出生态保护和水文化、水景观展示,沿途配套景观节点等设施,形成特色水利景观长廊和田园生态步道,2023年2月1日被水利部评为第二十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采访团成员一致认为,眉山在水利高质量发展上的探索和创新,不仅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眉山在水利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也为推动水利事业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将把眉山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广泛宣传,深入报道。今后也将持续关注眉山水利事业的发展,期待眉山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