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清华附中天府学校入选清华人工智能教育首批实践校,定义贯通培养新范式
2025-03-17 09:54  市教育和体育局 [字号: ] 打印

近日,清华附中天府学校正式获批成为“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研究首批研究与实践单位”,标志着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探索获得新的突破。这一成果的取得,源于学校前瞻布局与教师团队的深耕实践。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学校派出张航瑜、王瑗两位老师赴京参与清华附中教育集团“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探索工作坊”,两位老师以优异成绩通过清华大学教授团队的讲师认证考核,并深度参与《人工智能通识读本》课件研发,为学校跻身实践校奠定核心基础。

实践校进阶之路:从师资培育到课程落地

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由张钹院士担任顾问,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马少平、清华大学北京国家信息研究中心副研究院王东等多位专家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组成主要研究团队。该项目旨在为全国大中小学提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基础资料,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体系。

学校选派张航瑜、王瑗两位教师深度参与了清华附中人工智能通识课探索工作坊,历经3个月高强度研习:

理论奠基:系统学习掌握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及方法论;
实战认证:完成课程设计、教学案例开发等任务,并通过清华大学马少平教授领衔的专家团答辩,斩获清华大中小AI通识教育研究组(AIGE)认证讲师资格;
资源反哺:两位教师将清华课程开发标准带回学校,牵头组建校内人工智能教研团队。

课程共建:同时两位老师也参与到清华《人工智能通识读本》课件开发,该读本覆盖40节课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全国顶尖专家打造,旨在建立权威系、系统、前沿的“大中小学贯通”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为实践校提供权威教学蓝本。

实践校赋能教学

学校作为首批实践校,站在了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的前沿。依托清华资源与师资优势,清华附中天府学校目前已在全校率先落地开设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及校本课程。

为何成为清华实践校?三大核心优势

师资认证背书:拥有清华大学认证讲师团队,保障课程专业性;

✅ 课程共建能力:深度参同时读本课件资料开发,掌握教学标准制定话语权;
✅ 贯通培养落地:率先实现“高校-高中-初中-小学”资源衔接,打破学段壁垒。
伴随清华大学宣布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并强化“大中小学贯通培养”战略,天府学校作为实践校,致力打造构建从课程到师资的完整衔接链。

厚德载物,智创未来!清华附中天府学校将以实践校为新起点,打造人工智能教育西南高地,为成就“少年科学家”按下加速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