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4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教育厅公布17个典型案例!眉山洪雅上榜! |
2025-02-05 10:36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公布了2024年度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工作典型案例。 据悉,此次典型案例评选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凝炼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鼓励各地各校学习借鉴经验做法,结合实际不断强化和创新工作举措,逐步缩小校际、区域、城乡差距,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遴选一批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工作典型案例的通知》,经各地自主申报、逐级推荐、综合评审,共遴选出典型案例17个。其中,眉山市洪雅县:聚焦“五个统一”,优化“学区治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入选,一起来看看吧! 洪雅县:聚焦“五个统一”,优化“学区治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眉山市洪雅县持续推进“学区改革”,着力聚焦 “五个统一”,不断优化“学区治理”,有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制定《洪雅县教师县内流动管理细则》,推动教师从“学校人”向“学区人”转变,完成学区内外教师调配100余名,有效打通教师城乡流动通道。 二是选派学区领航学校13名骨干教师、12名优秀艺体教师分别到农村薄弱学校“挂职指导”“走教送教”,促进农村学校补短提质。 三是落实新教师、年青教师到学区领航学校“跟岗学习”,通过“长期交流一年”“短期跟岗半期”“每周跟岗一天”等方式,培养新教师、青年教师200余人次,开辟教师成长新渠道。 一是在教师编制总量不变前提下每年按学区内中小学学生数、班级数变化进行一次动态调整编制。合理设置各学区教职工编制数,优化职称配置,让职称资源最大化。 二是以学区为单位,科学实施“区管校聘”“跨校竞聘”,打破职称资源校际壁垒,在学区内统筹使用了高级指标3个、中级指标19个,解决部分学校职称评聘老大难问题,提升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是以“三个三”稳步推进职称评聘,计划用三年时间,局党委、学区、学校三方齐抓共管,分个别、少量、普遍“三步走”逐渐推进职评工作“三公”化、最优化。 一是统一制定学区考核评价、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等管理制度,统一开展学区教学竞赛、体育运动、艺术展演、质量评估等活动,实现学区内“教学评”一体化,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二是打造17个县级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工作室为基础成立乡村教师工作室,吸纳乡村教师50人,实施“结对培养”,开展“送课下乡”,赋能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开展“三级教研”,通过县级教研引领方向、学区教研全面辐射、校本教研整体提升,推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先建后撤”,投入资金4亿元,在县城新建投用初中、小学各1所,增加学位4250个,满足布局调整后县城学位需求。 二是按“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原则,集中资金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投入0.36亿元,新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各1栋,完成薄弱学校改造项目6个。 三是统筹教师绩效考核资金、班主任考核资金4600万元,实施学区统筹,严格考核制度,实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 一是学区统筹规划,高质量建设禁毒体验室、特殊资源教室等教学设施,供学区内学校共享共用。 二是盘活闲置资产,将布局调整撤并后闲置的学校改建为幼儿园、集体经济运营场所等,提高资产使用率。 三是每年定期清点盘存学校资产,摸清家底,学区内统一调配使用。按需核定学校新增资产,实现既达到标准配置又不造成浪费。近三年来投入2695.4万元,采购智慧教室设备330套、学生课桌椅2500套、教学仪器设备1批,升级改造计算机云教室13间、健康教室照明334间,完成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更新。 实施“学区制”改革三年来,洪雅县学校布局明显优化,办学条件提档升级,师资配置更加均衡,乡镇学校强势崛起,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五育并举”成效显著,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区域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工作经验先后被央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工作案例入选“全国基础教育 100 个典型案例”;洪雅县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示范性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试点县”。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三化”,持续推进“学区制”改革。 一是深化党委领导的学区负责制,推动学区在学校建设、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办学资源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成“学区发展命运共同体”; 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撤并整合农村极小规模学校,增加中心镇和城区学校学位供给,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 三是强化教师管理创新,扎实推进“交流轮岗”“区管校聘”,逐步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激活教师队伍内生动力,助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