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五公开”专栏>>管理公开>>正文
   
 索 引 号 971045726/zjj/2018-00113  发布机构 原市质监局  公开日期 2018-01-08
 成文日期   有 效 性
眉山市质量状况白皮书(2017年)

质量是安民之本、发展之道、强市之策。坚持实施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标准强市发展战略,直接关系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大局。

2017年,是实施《眉山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牢固树立 “质量第一”意识,把提升质量水平作为支撑眉山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先后开展了“质量兴市、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标准强市”系列活动,培育形成“千载诗书城 品质新眉山”的城市质量精神,启动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申报工作

为全面客观反映我市质量状况,找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科学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全市质量发展工作,有效推动眉山制造向眉山创造转变、眉山速度向眉山质量转变、眉山产品向眉山品牌转变,特编制本白皮书。



第一篇 质量安全状况

第二篇 质量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坚持政府主导,质量发展站位更高

二、服务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成果明显

三、坚持夯实基础,质量创新能力更强

四、坚持从严监管,质量安全有效保障

五、倡导全民参与,质量宣传深入人心

第三篇 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质量意识有待强化

二、质量基础比较薄弱

三、标准体系有待健全

四、质量责任有待加强

五、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第四篇 质量工作对策

一、高标准建设质量强市

二、系统化完善“大质量”机制

三、体系化创建“眉山品牌”

四、全方位提高监管水平



 

第一篇 质量安全状况

 

2017年度,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把提升质量水平作为支撑眉山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先后开展了质量兴市、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标准强市系列活动,培育形成千载诗书城 品质新眉山的城市质量精神,启动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申报工作。201712月,我市代表四川省接受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组现场核查,得到好评,独创的质量工作归口考核“12345”政务综合服务热线两项工作得到国务院考核组长国家质检总局总工韩毅充分肯定。

2017年我市种植业、畜禽蜂产品、水产品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9%98.4%98.3%;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7.18%,应公布食品监督抽检信息100%公布;工业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7.8%。以上各项指标均高于目标值。建筑及市政工程、重点交通工程、重大水利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均为100%,均完成目标值;PM10年平均浓度达到省政府年度考核目标;我市品牌建设效果明显,质量激励项目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第二篇 质量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坚持政府主导,质量发展站位更高

一是成立高规格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市质监、发改、经信、住建、商务、环保等27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201711月,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市质量发展暨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动员大会,并邀请省质监局局长出席,系统安排部署了全市质量工作,拉开了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序幕。

二是制定系统的质量工作纲领性文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质量强市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实施品牌强市战略的意见》《眉山市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眉山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系列文件,为抓好全市质量工作明确了方向、路径、任务、措施。

三是建立系统化的质量工作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大质量工作机制的通知》和《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并明确了质量强市联席工作会议及联络员制度、信息报告制度、质量状况分析制度等,每年都制定了《年度行动计划》,确保了质量强市工作有序推进。

四是创新实施归口考核。自2015年起,我市连续两年开展对县(区)、园区的质量考核。通过实践摸索,结合行业质量行业抓工作目标,把质量考核的指标确定、组织实施分解到产业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五大质量相关主管部门,实施了质强办统筹、行业分类,部门主考、排序打分、汇总定级的归口考核。模式的创新让考核更具权威、更接地气,更好地推动了各行业质量管理监督。

五是加强工作保障。把质量工作纳入了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作为专项目标年年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通报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对基层领导班子考核、干部任用和追责问责的重要依据,真正压实了各级抓质量工作责任,保证了工作成效。

二、服务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成果明显

一是促进转型升级。以质量效益为核心,明确了“4+4”产业转型发展思路。调优传统产业,在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工及化工新材料、新型建材4大传统产业中,淘汰落后一批、技改升级一批、扩大规模一批,按市场前景、质量效益、行业地位分类帮扶促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确定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及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4大新兴产业,以质量、品牌为引领,加快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打造产业高端、高端产业

二是建设品质园区。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原则,以质量水平、产业定位、研发创新能力等为主要指标,集中力量推进12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规划面积294.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39平方公里,建成200亿园区2个、100亿园区2个、50亿园区4个。

三是打响眉山品牌。制定《眉山市推进品牌强市战略实施意见》,以品牌引领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供给侧结构升级。坚持区域、产业、企业三级品牌同规划、同创建。区域品牌方面,共创省级质量示范城市(镇)3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3个,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1个。产业品牌方面,共创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1个,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企业品牌共拥有鲁班奖1个、天府杯4个、省优质结构工程34个,四川质量奖1个、驰名商标19件、中华老字号1个、四川名牌80个。

三、坚持夯实基础,质量创新能力更强

一是强化标准引领。在全市主导产业实施质量对标提升行动,推动农业标准强基础、工业标准上水平、服务标准拓领域。协调推进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标准化工作,2017年获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启动1个国家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建成了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彭山区成功创建国家葡萄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深化质量对标提升行动,主导制定省级地方标准3项,指导企业新建标准体系15个,获批采用国际标准7项,获得全省质量对标提升达标认定产品1个。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启动了泡菜国际标准制定,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酱腌菜分技术委员会落户眉山。

二是强化计量认证,建成计量技术机构14家,建立计量标准160项,计量授权项目394项,基本覆盖了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四大领域的量传体系。目前全市共有72家检验检测机构获得资质认定,512家组织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的产品认证,总数居全省前列。2017年,眉山全面执行停征计量行政审批和强检计量器具检定收费,全市共免费检定强检计量器具36197台件,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是培养尖端检测能力,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已正式批准我市成立国家泡菜质量检验中心(四川),该中心配备了10名高级工程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实验室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拥有520台(套)检测设备,通过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常用标准数达30个,技术水平一流。四是注重科技创新,成功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市,全市共有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企业44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3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

四、坚持从严监管,质量安全有效保障

一是提升产品质量。在日常管理上,把种植业、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建材、家具、化肥、纤维制品等重要工业产品,成品油、服装、农资等重点流通商品,以及食品四大产品作为重点对象,不断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确保质量安全。在执法打假上,定期不定期组织质监、科技、工商、食药监、农业等部门开展质检利剑”“红盾春雷”“夏季百日等多形式、多渠道联合检查和侵权打假专项行动,对假冒伪劣形成了强大震慑,规范了市场秩序,营造了高质量消费环境。

二是保障工程质量。扎实开展建筑工程两年专项治理,以常见质量问题防治、重大危险源治理和施工违法发包、转包、分包及挂靠为重点,进行地毯式的隐患查找和问题整改,对违法企业和个人逗硬处罚。切实加大水利工程质量监管力度,在两区四县设立了专职监督机构,加强现场巡场,对新(扩)建水库、重点堤防等重大工程实施了第三方质量检测。交通工程质量监管上,集中力量对桥梁受力构件、隧道隐蔽工程、重要水工建筑物、高边坡、路面原材料等重点部位、重点工序进行检查,把工程质量水平与市场准入、信用评价挂钩,严格落实质量责任追究。

三是优化服务质量。扎实开展服务质量三百工程,我市1个项目、3户企业和4个品牌被列入全省服务业三百工程。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集中开展“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百日整治行动”, 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围绕生态、文化、养生、体验、度假五大主题,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全市国家4A级景区达到7个。全面提升商务服务质量,成功举办中外知名电商企业眉山行活动,阿里巴巴、苏宁云商等知名电商企业入驻眉山。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彭山青龙物流园区已建成面积2300亩,入驻企业达120家。

四是加强质量安全。每年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气瓶充装检验、大型游乐设施、汛期安全检查等专项整治。2017年,全市组织开展了深化电梯安全、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燃煤锅炉节能减排三大战役,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490家,发现一般安全隐患414处、严重事故隐患2处,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0起,全市未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我市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要做法由省质监局专门发文,要求各市州质监局学习借鉴。

五、倡导全民参与,质量宣传深入人心

一是广泛开展质量宣传。组织开展品牌日、标准日、计量日、“3.15”“安全月”“食品安全宣传周”“放心农资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眉山日报、眉山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面向社会各界深入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工作政策和常用知识。

二是组织开展群众活动。开展我心目中的眉山工匠评选活动,从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手工业、种植养殖业等领域推选出10名技艺精湛的眉山工匠并给予物质奖励,向全社会倡导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开展全市质量月活动,组织学生、企业和市民代表及媒体记者参与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暨实验室开放活动。组织15家眉山市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成立联盟,引领各行业提升质量、塑造品牌、追求卓越。

三是全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将各行业质量主管部门投诉电话整合为党务政务服务中心“12345”热线电话,具备语音呼叫、网上投诉、微博微信和手机APP应用等功能,实现了消费者质量投诉多形式受理、一平台办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2017年,共受理群众来电来信127680件,办结率100%。同时,设立社区投诉联络站和市场、商场、超市消费维权服务站,下沉街道社区一线,受理各类咨询,处理各类投诉,查处各类举报,充分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三篇 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市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建设四川质量发展高地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五个方面的不足。

一、质量意识有待强化

当前我市已处于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发展方式由速度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质量品牌对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助推作用日益明显。各相关单位和行业对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一,行业间质量发展水平不均。

二、质量基础比较薄弱

我市总体质量水平虽然近年稳步提升,但与建设国家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发展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工业产品、食品质量合格率尚存在高位波动特征;部分县(区)尚未申报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知名品牌示范园区建设;检验检测资源过于分散,未形成合力,对地方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难以提供强力支撑。

三、标准体系有待健全

企业普遍满足于达到国家标准基本门槛,对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认识不够,全市各大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具备地方特色的标准体系,质量对标提升活动有待深入开展。

四、质量责任有待加强

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工作落实还存在薄弱环节,个别企业依然重效益轻质量,盲目追逐低端市场;部门监管责任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市场准入、巡查监管、执法打假、消费维权等重点领域还需加力加劲。

五、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食品、药品等民生产品质量安全、工程质量安全、特种设备等领域质量安全隐患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第四篇 质量工作对策

 

2018年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起始之年,我市将紧紧围绕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发展目标,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质量工作:

一、高标准建设质量强市

强化财政、产业、科技、金融、环境政策配套,统筹协调各类发展要素,坚持品牌引领、质量强市,实施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提升质量总体水平。

二、系统化完善大质量机制

深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责、社会参与大质量工作新格局,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维护质量安全;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牵头、行业归口的质量工作考核体系,推进行业抓质量的深度和力度;健全完善质量准入退出机制,认真落实缺陷产品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体系化创建眉山品牌

加大对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保护力度,建设有利于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帮助眉山造优质品牌扩大影响、占领市场,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全方位提高监管水平

完善质量监管制度,对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的重点产品、重大设备、重点工程及重点服务项目实行重点监管,对质量安全风险实施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严查质量违法、制假售假案件,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质量违法行为。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2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