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联工作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要闻 > 群团协会 > 社科联工作 > 正文

2025年四川省社科普及大赛成果:方言各异 四海同心

发布机构:市社科联 发布时间:2025-10-10 浏览次数: [字号: ] 打印

大家肯定会好奇,刚才音频里面念的是什么语言?这是通过技术还原宋朝官话(也就是当时的普通话)给大家朗诵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相信大家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在一千年前的开封,天南海北来的人们,用什么语言来交流,大才子苏东坡的诗词,到底怎么读才最有韵味。

给大家分享一则小故事。当年有两个官员在讨论发音,官员甲问当今天下,以什么话为正?官员乙回答当以洛阳话为正。官员甲又说不然,当今天下以读书人的话为正。

什么叫做读书人的话?公元1039年,北宋正式出版《集韵》,《集韵》共收录了53525个汉字,按发音不同分门别类,做到了一字一音,类似于我们如今的新华字典,它承袭于汉朝的洛语和唐朝的《切韵》、《唐韵》,这些韵书大都以当时的南京方言和洛阳方言为基础,官员甲说洛阳话为正也不算太错。只不过语音发展到北宋,已经渐渐偏离了前朝。所以,我们最开始听的音频就是以集韵的发音标准来还原的。

历朝历代编订自己的官方韵书,其原因显而易见。宋朝的开封城,每年要录取全国各地的进士官员,别说当年,就是现在这些人聚在一起,如果都用方言交流,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所以规定好读书人的话至关重要。

宋朝将《集韵》纳入科举考试的官方教材,并且用诗赋考试来评定考生的语音水平,宋朝的科考尤为注重诗赋韵律,甚至会出现考生其他科目成绩优良,却因为声韵不当而被黜落的现象。比如唐宋八大家的苏洵,就因为不熟声律而屡考不中。

我的眉山老乡苏东坡,曾被流放到与中原隔绝的海南岛,当时岛上主要是黎族居民,苏东坡靠着什么和少数民族交流呢?其实每年科举考试,总有学过《集韵》而考不上的人,他们在各自家乡都是数一数二的知识分子,苏东坡到了海南,就把这些落第的读书人召集起来,成为他的翻译天团。

语言永远是文化的第一载体,我们有着各自的地域和背景;若我们聚在国家的圆桌上,不同的地域和背景都融而为一体,我们将自豪地讲出一种语言,中国话。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