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忠县人。中共党员。1945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从事中共地下党革命活动。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西南局及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顾问、名誉委员,中华词诗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等。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巴蜀女杰》、《京华夜谭》、《雷神传奇》、《魔窟十年》、《沧桑十年》,长篇纪实文学《在地下》,中篇小说《三战华园》、《丹心》,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散文集《西游散记》、《景行集》,杂文集《盛世微言》,另有《马识途文集》(12卷)。

马识途和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左)、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右)合影
“东坡”从何而来?
马识途
宋代眉山大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士,始于被贬谪黄州时,见于他当时作的《东坡八首》诗的《叙》,说:“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

佚名 《赤壁图页》 绢本24x2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自此以后,自称东坡居士,其住地称“东坡雪堂”,于是苏东坡闻名天下,但是为什么他把那片茨棘瓦砾场称为东坡,自序中并未说明,也不见于他的其他诗文,后代人更不知其缘由了。

我幼年就读于忠州白鹿书院,隔壁有一果园,听说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谪贬忠州任刺史时所辟,其下有一坡,名曰东坡。白居易著有东坡诗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因此知道忠州东坡为白居易所名并留连之地,还在此辟园种花植树。小时读诗,须知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两个东坡有何关系,浑然不觉,及长,稍有所感,白居易和苏轼都是秉性正直的诗人,都被贬谪,也略知苏轼很崇拜白居易,于是产生联想,想查个究竟,却没有功夫。
八十年代,我买了《苏东坡全集》(就是在眉山买的),张秀熟老又赠我以巴蜀书社出版的据他秘藏的木版本《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我翻看苏轼贬谪黄州,寄居东坡一段,我才发现这个问题前人已有研究。就在这部清人王文诰已所撰巨著中,他说:“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云:白乐天为忠洲刺史,有东坡种花二诗(见前引一首)……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见后引)。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与物无著,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取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由此可见,宋朝人已有评估,清朝人也有议论。而忠州白居易所名东坡,至今仍在,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为了证明苏东坡崇奉白居易,我在苏诗中寻找,果然找到了苏轼有“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居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的文。有“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这样的诗句。这使我相信谪贬黄州的苏轼,袭取贬谪忠州的乐天的种树栽花的东坡,以名自己劳动的地方,是很有可能的。

后来我们读南宋洪迈著的《容斋随笔》,竟偶然看到一条,说:“苏公谪居黄州,始自称东坡,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就。”洪迈大概也知道白乐天在忠州种树东坡,才这样论断。作为一个忠州人,又曾长年上下东坡,于是坚信苏东坡的东坡盖原于忠州白居易之东坡。
我非学者,也无确证,姑妄言之,以引起文学研究的注意。
(此文根据眉山市文联所存档案文献梳理,未经作者审校,特此说明。)




马识途《“东坡”从何而来?》手稿(现藏眉山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