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国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科学实验室“美丽工坊”课题专家组,赴我市青神县国家级“美丽工坊”—冯燕霞编织坊调研残疾妇女就业增收工作。

调研组一行实地观摩了绒线编织手工艺品制作现场,参观精品、奖品展示区,询问了解工坊运营模式、取得的经济及社会成效等。工坊负责人冯燕霞就原料进口、产品销路、培训残疾妇女、带动残疾妇女就业增收等情况,一一作了详细介绍。编织坊以传承振兴非遗绒线编织工艺为核心追求,以带动残疾妇女增收致富为价值取向,通过与现代工艺设计融合,创新打造出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价值的非遗产品。目前,编织坊已累计培训残疾妇女300余人,带动50余名残疾妇女实现就业增收,4名优秀学员已成长为工艺导师,走上了“传帮带”良性发展之路。

调研组对冯燕霞编织坊以非遗技艺带动残疾妇女就业增收的实践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模式不仅解决了残疾妇女就业难题,更通过自力更生增强了残疾妇女群体的自信心与社会参与度。调研组建议,教体、文旅、妇联、残联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整合支持力度,帮助非遗传承人树立品牌意识,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扶持“美丽工坊”产品加入文旅体深度融合,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优化工艺技能教学培训,积极探索“工坊+社区”“工坊+公益”“工坊+企业”等联动机制,推动“美丽工坊”项目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