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眉山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工商联连续三年在全省率先开展“项目进村、企业联村”活动,累计精准组织137家优质企业与147个行政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重点引导企业发挥人才、技术、管理及市场渠道等优势资源,通过产业带动、基建支持、治理协同等多元路径,全面提升结对村产业发展能级、基础设施水平和基层治理效能,构建形成“以企带村、村企互促”的长效发展机制,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由10.7万元增长到27.4万元,2年增长154.8%,实现了“村企互惠、群众受益、民企发展”的多赢局面,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党建联育强根基。以支部结对共建为抓手,通过“三会一课”联学、主题党日联办等形式强化党员联育,互派党员实践锻炼提升素质。结合人才入乡“新农人”试点,选拔企业党员骨干担任村级党建指导员,安排村级后备力量到企业跟岗锻炼,构建“企业输送管理经验+乡村培育实践能力”的双向培育体系。二是智库赋能促发展。整合企业财务、品牌、市场等专业团队,为结对村提供项目策划、电商运营等全链条智力支持。深化乡村CEO试点,遴选企业高管兼任村级集体经济顾问,指导建立现代财务制度,通过合作经营、订单农业等模式盘活自然资源。建立“企业智库+本土人才”协作机制,为乡村产业提供可持续的智力保障。三是产业融合助增收。积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村集体+农户”、“互联网+农业”等模式,立足眉山柑橘、泡菜、竹编等特色产业优势,围绕“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林下中药材、岷江流域农旅融合等特色产业。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在结对村建立原料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为群众提供劳务岗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帮助结对村链接电商资源,推介优质“土特产”,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四是公益惠民暖民心。引导企业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改善人居环境、焕新乡村面貌。鼓励企业设立帮扶基金,积极参与爱心超市、养老助残、文体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企业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结对村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为村民提供生活帮扶、法律咨询等公益服务。
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将充分发挥工商界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力量,不断加大创新创优力度,采取线上+线下方式,系统宣传企业在产业帮扶、就业带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建立典型经验推广机制,通过现场观摩、专题培训等方式扩大示范效应,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