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用工荒是困扰区域经济活力的“孪生难题”,眉山市工商联系统以“就业服务创新机制”不断探索破局路径。其中,仁寿县工商联联合县就业服务中心、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县网格化服务中心,以“商会外联+网格内推”就业服务模式率先破题,搭建起跨域劳务协作与本地就业服务的“双循环”体系。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服务网络,不仅疏通了就业市场的信息堵点,更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千里连线”:异地商会架起劳务输出“通途桥”
从天府新区到内蒙古,仁寿县工商联联合县就业服务中心以商会为纽带,织就一张跨区域劳务合作网。通过与四川天府新区仁寿商会、内蒙古川渝商会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和《返乡入乡创业意向合作协议》,成功搭建岗位储备、信息共享、劳动力转移三大机制,让岗位信息如涓涓细流汇向家乡。截至目前,已累计收集51家企业用工需求,涵盖141个岗位类型,释放676个就业机会,为县域剩余劳动力开辟了“出家门进厂门”的高效通道。
“商会不仅是企业的‘娘家’,更是劳动力的‘资源罗盘’。”仁寿县工商联负责人形象比喻。通过异地商会的“朋友圈”效应,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实现了“订单式”就业,企业用工荒与劳动力闲置的矛盾在千里之外得以化解。
“信息秒达”:网格微信群变就业资讯 “直通车”
在县域内部,仁寿县工商联与网格化服务中心携手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依托县工商联和9家所属商会会员众多优势,结合全县27个乡镇、958个网格微信群的传播矩阵,招聘信息实现“秒级推送”。从企业提交需求到群众接收信息,最快仅需两分钟,真正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奔波。截至目前,通过网格群发布的14期招聘信息,已促成236个岗位精准对接,构建起从“企业端”到“群众端”的全链条就业服务生态。
“零成本+广覆盖”:就业服务跑出“加速度”
这种模式不仅速度快,更实现了多方共赢:企业无需支付招聘费用,网格员无需增加工作量,群众则能第一时间获取岗位信息。针对用工需求少、门槛低的企业,网格化服务中心还推出“定点推送”服务,将岗位信息精准投放至企业所在乡镇网格群,让就业服务像快递一样精准送达。
“以前找工作靠熟人介绍,现在手机一响全是岗位。”求职者张大姐说,网格群推送的岗位信息清晰标注薪资、技能要求,让她能直接“按图索骥”。
“就业+治理”:基层服务模式的仁寿样本
从“单向输血”到“双向循环”,仁寿县工商联的探索远不止于就业服务。通过联合就业、农民工服务中心走访异地商会,既推动剩余劳动力外输,又积极为招商部门收集项目信息牵线搭桥,形成人才与资本的良性互动。
“我们不仅助力解决就业问题,更积极探索工商联参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闭环。”仁寿县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商会+网格”模式,进一步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力资源基石贡献工商联力量。
当商会的资源活力遇上网格的神经末梢,仁寿县的就业服务创新正释放出乘数效应,为破解县域经济用工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仁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