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乡村振兴 >> 正文

走基层听民意 解难题办实事——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走基层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实践
2022-04-27 15:26  市农业农村局 [字号: ] 打印


大学习大实践大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对照“三个走遍”要求,立足本职扎实推进走基层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实践,积极解决基层困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群众需求,深入一线把脉问诊。一是领导深入一线调研。10名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采取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等形式深入县(区)、分管领域、村组、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开展调研督导,了解记录农民群众在发展产业、种养殖技术、乡村振兴政策需求等方面的问题30余个,会同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进行逐项解答,并制定解决方案18个。二是党员田间地头走访。组建7支党员先锋服务队,开展“四到”“四送”活动,通过到田间、到园区、到农户、到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法律、送服务。其中,开展疫情防控督导40余次,开展政策宣讲6场次,开展法律宣传20余次。三是干部主动上门服务。以科室站为单位,组建32个工作小组,紧扣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改革、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保障基层民生需求,着力开展在高素质农民培训、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路灯照明”工程、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等方面的诉求,参与130余人次,梳理建议意见60余条。

(二)围绕群众增收,解决难题办好实事。一是聚焦发展重点筑牢稳粮合力。针对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细化分解297万亩粮食播面、126.7万吨粮食产量、29.6万亩大豆播面目标任务,落实到区县、乡镇、村组和具体地块,制作粮豆片区分布图,实施挂图作战。组建粮食生产、大豆扩种专项督导组,开展“四不两直”随机交叉暗访抽查,运用“两书一函”提醒警示,对突出问题进行通报约谈。二是聚焦产业难点提供坚强保障。梳理排查出6个生猪养殖大户反映的生猪产业发展难题,印发《眉山市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分级建立各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场)676个,大力推广“公司+农户”代养模式,提高生猪政策性保险赔付标准,为10个养殖场新增流动资金担保贷款1575万元。三是聚焦技术要点开展为民服务。开展第七届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组建“1+7+N”市县乡粮豆专家服务团,推动新品种、新技术落地。开展“科技下乡万里行”,组建生猪产业技术服务团、柑橘技术服务团,培养农村实用技术骨干人才、科技示范户。同时,落实245名农技专家长期开展网络线上服务,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教学、现场答疑等方式服务群众8万人次。

(三)围绕群众满意,合力攻坚务求实效。一是强农资监管护农。在全市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护奥运保春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项执法行动,狠抓行业执法,治理行业乱象。全市一季度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店900余家,查办农业投入品案件14件,共处罚没款17.67万元,依法严厉打击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二是村庄清洁利农。印发《关于加强村组保洁员配备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通知》,集中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每月随机抽取20个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暗访督导。通过整治,累计清理乱扔乱倒农村生活垃圾4000余吨,清理户厕35万余户,清理水塘(井)、河沟、污(臭)水沟2751处,清理畜禽粪污6600余处,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约600吨。三是巩固成果惠农。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提高中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引优育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订单”“托管”等经营方式,支持脱贫人口进入产业链,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截至目前,统筹安排各级衔接资金5.008亿元,落实项目276个,项目开工率100%。落实务工支持措施,通过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开发公益性岗位、强化以工代赈项目和新型经营主体吸纳等方式,扩大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截至目前,实现脱贫劳动力就业务工6.54万人,占去年务工劳动力总人数的99.06%。


关闭窗口